俄罗斯冷喷涂以增加3D打印零件的硬度

字节点击 20220627

  • 铝合金

俄罗斯国家研究型技术大学NUST MISIS的学者们成功增加了轻质铝合金的强度和可靠性。按照研究人员的消息,添加碳纳米纤维的铝复合材料样品的硬度增加了20%,材料结构在微观层面上发生了极大变化。

专家们说,铝及其合金是现代工业和技术的关键材料之一。如果没有这种价格合理、轻质且用途广泛的金属,就无法想象运输、建筑、电子或航空航天工业。研究结果发表在《纳米材料》杂志(Nanomaterials)上。

然而,学者们指出,必须进一步提高铝合金的机械性能,以提高零件的比强度(重量强度比)。他们说,使材料的机械特性和功能特性符合现代先进技术的要求,是当今的一项紧迫任务。


“根据最严格的要求,只有两种方法提高合金的操作性能:创造一种成分更复杂的新型复合材料,或者通过施加额外的涂层来处理成品的表面。我们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在微米级氧化铝和纳米级碳纤维相互作用时实现了几个因素的协同效应”,俄罗斯国家研究型技术大学NUST MISIS“碳氢化合物的催化和加工”实验室研究员(Catalysis Lab)伊万·佩列文(Ivan Pelevin)解释说。

以铸造和3D打印的铝样品为基础,通过采用冷喷涂法(cold-spray method)施加复合涂层来提高其表面性能。

他解释说,Al-Al2O3-UNV复合涂层的基础是用于获取铝的工业原材料(氧化铝或铝的氧化物)的粉末状混合物,并添加了30%的纯金属颗粒。他说,在合成过程中,铝颗粒在遇到较硬的氧化物时会被压碎,从而填充其结构中的空隙。这种硬质和塑料颗粒的组合物为铝零件表面上的涂层提供了牢固的粘合(bonding)。

另一方面,学者们解释说,纳米级碳纤维渗透进金属粉末颗粒之间的空间中,进一步增加微观层面的密度,极大减少裂缝和空隙的数量,提高涂层的硬度和强度。仅添加1.5%的碳纳米纤维就会导致涂层硬度增加20%。

他们说,第三个活跃因素是碳的高摩擦性能——这也有助于在粒子碰撞过程中依靠“润滑”形成致密、无缺陷的涂层结构。此外,依靠“自润滑”(原位润滑),向涂层中添加碳会从潜在上改善摩擦性能和耐磨性。

学者们强调,除了以上所列举的因素外,正确选择的合成方法也很重要。

“在通过其它方法合成涂层时会产生相变问题,这对于熔点低的铝来说尤其重要。沉积表面上的金属颗粒熔化并再次硬化——也就是说,物质的结构受到干扰,在材料内部出现额外应力。因此,我们按照冷沉积方法开展工作,并清楚地展示了这种解决方案的优势”,佩列文补充道。

学者们相信,这项研究不仅对改善特定铝合金的性能来说,而且对用于各种用途的许多部件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特别注意的是3D打印后材料的处理,因为这是最迫切和要求最高的科学任务。科研团队的近期计划是获得具有能源、生物医学和其它运用领域所要求的微观结构的复合材料。获 取 更多前沿科技 研究 进展访问:https://byteclicks.com

版权声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 字节点击 原创内容,采用 BY-NC-SA 知识共享协议。原文链接:https://byteclicks.com/38982.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转载本站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本站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字节点击立场。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图像版权及专利和其他版权所有的信息属于其合法持有人,只供传递信息之用,非商务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 gavin@byteclicks.com。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

赞

查看全文

点赞

字节点击

作者最近更新

  • 德国联邦政府拟制定新版太空战略
    字节点击
    2022-10-26
  • 德联邦教研部资助5000 万欧元用于研究创新抗生素
    字节点击
    2022-10-25
  • 德国科学组织联盟发布“能源危机对科研的影响”的立场声明
    字节点击
    2022-10-25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研究人员用新方法将铝合金疲劳寿命延长25倍

    2020-10-20

  • 中国研究人员在铝合金热稳定化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2022-06-28

  • 李想质疑车身材料铝一定比钢好:造车是铝越多越好吗?

    2022-07-15

  • 明年就能坐上的中国大飞机,上面的国产材料还挺先进

    2022-08-05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字节点击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