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电池技术进入应用研究阶段的拐点

字节点击 20220706

  • 充电技术
  • 能量储存

类似于大约十年前的量子计算发展,如今量子电池技术正接近一个拐点,其将从理论上的好奇心阶段升级到工程挑战阶段。量子电池利用非常小的奇怪物理定律,获得优于传统电池的性能优势。最近研究表明其在充电速度和无损储存的优势,让其有望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实现成长。

澳大利亚-意大利-英国的一个研究小组于2022年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感光染料分子(称为Lumogen-F Orange)作为储存单位的论文。研究人员限制不同大小组别的储存单位在光学微腔(一种量子电池原型)中,并测量了光子能够激发各个组别的速率。作为量子单位,每个染料分子都有自己的跃迁振幅,描述了它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概率。当染料分子的跃迁振幅产生相互干扰状态,量子电池就出现了。

量子电池的工作方式是,当你将它们置于「同调状态」( coherent state )时,这些跃迁振幅会以「波」相互干扰,当它们以建设性相互干扰时会产生波峰,而当它们以破坏性相互干扰时会产生波谷。
相比之下,在传统电池模式中,其将能量输送到电池中的最快方式是通过并列充电配置,每个电池同时充电。在此设置中,电池的充电速度受到单一电芯充电速度的限制。

所以该团队在他们的量子演示中发现,干扰将使整个电池的充电速度比传统电池并列方式还要更快,这对于小型消费性电子产品到电动车和电网储存系统都带来了好处。

此外,韩国大田基础科学研究所也正在研究这种超广度(superextensive)充电速度的极限所在。2021年,他们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量化了量子充电优势的界限,并表示量子充电速度与传统充电速度还快。

另外,Alberta大学的科学家与多伦多大学合作,在2019年发表了一项研究,详细介绍了这种破坏对称性的扰动,以及量子电池如何利用它们进入黑暗状态并实现无损能量储存。与传统的化学电池相比,带电的激子量子电池在存在环境的情况下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放电’,这是系统量子特性的一个显著特征,使其能无损的储存能量。

量子电池可能的拐点是研究人员处理该技术的方式发生了转变,进而让孤立的量子系统,从不与环境相互干扰,转变成相互干扰,更接近真实情况。更重要的是,科学家终于发现量子计算与量子电池的问题是完全不同的,如此跳脱框架才为量子电池找到新商业应用的方式。

澳大利亚-意大利-英国的一个研究小组认为量子电池的首批应用之一将是光捕获(Light Harvesting),它通过太阳提供假无所不在(pseudo-ubiquitous)的电源,巧妙地避开了充电功率的限制。他们打算通过扩大感光性量子电池的规模来扩展他现有的工作。如果资金足够的话,三到五年即可进入消费性应用领域,进而对电动车带来影响力。获 取 更多前沿科技 研究 进展访问:https://byteclicks.com

版权声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 字节点击 原创内容,采用 BY-NC-SA 知识共享协议。原文链接:https://byteclicks.com/39353.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转载本站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本站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字节点击立场。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图像版权及专利和其他版权所有的信息属于其合法持有人,只供传递信息之用,非商务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 gavin@byteclicks.com。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

赞

查看全文

点赞

字节点击

作者最近更新

  • 德国联邦政府拟制定新版太空战略
    字节点击
    2022-10-26
  • 德联邦教研部资助5000 万欧元用于研究创新抗生素
    字节点击
    2022-10-25
  • 德国科学组织联盟发布“能源危机对科研的影响”的立场声明
    字节点击
    2022-10-25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两会新能源汽车放大招!补贴+补能提案速看!

    2022-03-09

  • 中兴 5G 新机通过国家3C质量认证

    2022-03-12

  • 充电似加油:BIS科学家指出“全局操作”是实现未来量子充电优势的关键

    2022-03-21

  •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用于季节性可再生能源储存的铝镍熔盐电池

    2022-04-12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字节点击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