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纳米技术或可灭活新冠病毒 不破坏人体其他功能

电子技术应用 20200421

  • 纳米技术
  • 生物医疗
  • 新冠病毒
有港媒称,纳米技术可在原子、分子和超分子级别操控物质,能在抗击新冠肺炎时助一臂之力吗?英国科学新闻网站发表的一份报告称,托马斯·韦伯斯特认为纳米技术能做到这一点。

  近日,有港媒称,纳米技术——在原子、分子和超分子级别操控物质——能在抗击新冠肺炎时助一臂之力吗?英国科学新闻网站发表的一份报告称,托马斯·韦伯斯特认为纳米技术能做到这一点。原因很简单,新冠病毒结构的大小与纳米粒子相似。

  据香港亚洲时报网站4月17日报道,自2019年底疫情暴发以来,研究人员争相展开研究,以期加深对新冠病毒的了解。新冠病毒是冠状病毒家族中的一种,这类病毒因形似王冠而得名。

  上述报告说,韦伯斯特是专门研发纳米级药物和技术以治疗疾病的化学工程师,也是向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提供想法和技术以抗击疫情的众多科学家之一。

  韦伯斯特提出,跟新冠病毒类似大小的粒子可以附着在病毒上,结合红外线治疗共同破坏病毒结构。

  报告说,这种结构变化将使病毒无法在人体内存活和繁殖。

  身为美国东北大学化学工程教授的韦伯斯特说:“你必须在这种大小的层面上思考。如果你想发现病毒,如果你想灭活病毒,就要在纳米级范围内。”

  报告说,凭借纳米医学发现病毒并消除其感染性,是韦伯斯特和其他研究人员所谓“治疗诊断技术”的核心,这种技术的重点是将治疗与诊断相结合。

  利用这种方法,韦伯斯特的实验室专门研究用纳米粒子对抗导致流感和肺结核的微生物。

  他说:“不是用一种方法检测是否感染病毒,再用另一种方法治疗。而是用同一种粒子、同一种方法,既用于检测,也用于治疗。”

  初步研究表明,新冠病毒附着于台面、扶手和其他坚硬表面后,能存活数天。

  报告说,在病原体进入人体前,尚附着在不同物体和表面时,纳米粒子就能使它们失去致病性。韦伯斯特的实验室已开发出可以喷洒在物体上、形成纳米粒子并攻击病毒的材料。

  他说:“即使病毒存留在表面上、在某人的台面上、在iPhone上,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这不是具有活性的病毒。”

  报道称,这种技术经过微调,还能针对各种病毒、细菌和其他病原体。与其他大分子结构的新药不同,纳米粒子如此之小,以至于能在人体内穿行而不破坏其他功能,比如免疫系统功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点赞

电子技术应用

作者最近更新

  • 核心IP的技术进步加速卫星导航芯片融合创新
    电子技术应用
    2022-10-19
  • 英飞凌发布ModusToolbox™ 3.0,通过支持同步调试简化双核应用的开发
    电子技术应用
    2022-10-20
  • ASML:继续供货中国!ASML是欧洲公司,DUV光刻机不受美国影响!
    电子技术应用
    2022-10-19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浅谈我国医疗智慧物联网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

    2018-12-03

  • 美国首批附带传感器的数字化药片上市

    2018-12-08

  • 传感器概述:认识传感器的第一步

    2019-06-10

  •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含有纳米级纤维的人造皮肤

    2019-07-15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电子技术应用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