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麒麟”来了! 更多计算机或将拥有“中国魂”

中国网IT 20220711

  • 操作系统
  • 开源社区
  • Linux生态

  近日,我国首个桌面操作系统开发者平台“开放麒麟”(openKylin)正式发布。消息一出,迅速冲上微博热搜。“支持国产软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发展壮大国产操作系统的生态建设”……网友的热切关注,折射出大众对于国产操作系统的期许。

  操作系统被称为计算机的灵魂。如果说操作系统是树上的果实,那么给它提供养分的树根就是开发者平台,也可以称其为开源根社区。

  这个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麒麟软件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成立的平台,将打造具有自主创新技术的开源桌面操作系统。

  开源,指的是开放源代码。在当今互联网生态下,开源已经成为全球技术创新和协同发展的重要模式。

  “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也被首次写入“十四五”规划中。

  以开源推动操作系统技术创新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基础软件。开放麒麟生态委员会主任、麒麟软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震宁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目前我国国产操作系统在内核、整体生态和高端工业嵌入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开放麒麟将致力于成为具备自主研发桌面操作系统能力的顶级开源社区,打造更加丰富的Linux操作系统生态。”

  开放麒麟构建的“朋友圈”,包括首批13家理事成员单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倪光南、桂卫华、郑纬民、王耀南、廖湘科,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怀民等专家为咨询委员会委员。

  李震宁说,这个根社区将提供一个包括源代码在内的桌面操作系统基础平台版本,还会为社区内的开发者提供资源和开发工具。社区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做成好用、开放的桌面操作系统。“这就意味着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外开源社区,开发者都可以获得桌面操作系统根技术,并贡献各自的研发能力;平台再通过整合基线,就可逐步形成一个基础的桌面操作系统发行版本。”李震宁解释。

  开源将为操作系统的研发带来哪些变革?中国工程院院士桂卫华表示:“操作系统作为连接下层硬件和上层应用的桥梁,其生态建设尤为重要。拥抱开源,通过开源推动操作系统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将有利于助力基础软件产业在数字化变革中把握先机,抢占行业标准革新的领先地位。”

  操作系统的完善需要生态支持

  梳理国内外主流的操作系统不难发现,Windows、macOS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两者共占据了约九成的市场份额,其次为Linux、Unix操作系统。

  “过去国产桌面操作系统的市场规模较小,用户很少。但这几年大家越来越意识到国产操作系统的重要性。”李震宁说,麒麟软件有限公司去年的营收突破10亿元,均来自操作系统,这说明国产操作系统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虽然我国的国产操作系统达10种以上,但它们大多是以Linux为基础的二次开发。

  “开发一款操作系统的工作量非常大,桌面操作系统往往需要数千万行代码。要知道,一款拥有8000万行代码的桌面操作系统,如果用A4纸打印其全部的代码,所需的纸张累积起来有30多层楼高。”李震宁表示,研发桌面操作系统往往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和强大的后台维护能力。

  “操作系统的完善也需要在不断试错中迭代,这就需要生态支持。”李震宁说的生态,既包括用户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采购,也包括整机、打印机、办公软件、绘图软件、应用软件等领域内不同行业伙伴的应用。

  此外,人才也是支撑国产操作系统发展的软实力。在李震宁看来,AI、云计算行业吸收了不少计算机领域的基础研发人员。在这种背景下,麒麟软件有限公司教育发展中心正在通过与高校合作,培养应用于操作系统的编程人员。

(责任编辑:毕安吉)

查看全文

点赞

中国网IT

作者最近更新

  • 消费电子寒冬 芯片龙头三星全年利润暴跌85%
    中国网IT
    2024-01-10
  • 模拟人脑超级计算机将于2024年启用
    中国网IT
    2023-12-16
  • 金山办公陈波:携手联想加速与AI PC适配,打造智能办公新体验
    中国网IT
    2023-12-11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CPU和操作系统纯国产自研 天玥系列计算机年产10万套

    2020-07-07

  • 华为或在2020华为开发者大会推出鸿蒙OS 2.0

    2020-08-05

  • 中国电子重磅发布银河麒麟操作系统V10

    2020-08-18

  • 国内首个开源EDA技术社区EDAGit正式上线

    2020-09-25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中国网IT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