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机器人一样可以移动的新的变形材料

中国机器人网 20220722

  • 智能纺织品
  • 软体机器人
  • 医疗康复

  据报道,新南威尔士大学医疗机器人实验室的一个团队已经生产出一种利用人造肌肉纤维制成的智能纺织品。

  可以使用液压装置移动的蝴蝶和花朵

 

  开发的新型智能纺织品,可以进行形状转换,将2D材料转变为3D结构。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院和TyreeiHealthE团队在ThanhNhoDo博士的领导下,生产出一种由微小的人造肌肉纤维制成的材料,长硅管充满液体,这些液体可以通过液压系统操作移动。

 

  这些人造肌肉纤维被传统纤维螺旋式包围,可以根据其初始结构被编造为收缩或膨胀成各种形状。

 

  在ScientificReports和SoftRobotic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的小组还表示:这种新的智能纺织品可以应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包括在医疗和健康场景中作为压缩服装使用,作为那些需要运动帮助的人的可穿戴辅助设备,甚至作为变形软机器人来帮助人康复等。

 

  活性纺织品

 

  新南威尔士大学医疗机器人实验室的智能纺织品既可以附着在材料上,也可以将人工肌肉纤维与传统的纱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活性纺织品。

 

  Do博士表示:“这些‘智能流体纺织品’利用液压的优势,增强了纤维轻便、柔软等特性。实际上,我们赋予了智能纺织品与人造肌肉纤维完全相同的扩张和收缩能力。我们的智能纺织品还可以通过编程来执行各种所需的运动和变形,例如从2D到3D的变形结构。”

 

  这种材料有很大的好处就是,它是由微型柔软的人造肌肉纤维制成的,具有薄、柔韧和高度适形的结构。博士还建议这种智能纺织品可以用于开发新的医疗压缩设备,能够带来更好的医疗效果。例如血液循环不良的病人可以从智能服装中受益,这些服装可以收缩,对浅层静脉施加所需的压力,帮助血液供应。运动员还可以使用压缩衣来更快地恢复并减少训练后的肌肉酸痛。甚至研究人员还设想材料可用于开发,使残疾人能够重新行走。

  “该领域的大多数现有技术仍然基于刚性的机器人服装,但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创造出一种轻质、柔软的服装,其外观和感觉就像紧身裤,可以像普通衣服一样穿戴。这样就可以帮助那些行动不便的人行走。”Do博士说到。

 

  软体机器人

 

  除了可穿戴设备,该科学团队,包括该研究的第一作者PhuocThienPhan以及合作者Scientia教授NigelLovell等,也对有机会开发所谓软机器人的机会感兴趣。

 

  PhuocThienPhan表示:“传统机器人在结构化环境中工作时是很有效率,但它们相当僵硬,在处理不断变化的未知环境时可能会遇到问题。普通机器人不能改变它们的形状,也不能从2D平面材料进入变形为3D物体。”

 

  Scientia教授NigelLovell说:“利用我们的智能纺织品制成的软机器人可以进行形状转换,例如在从倒塌的建筑物或其他危险环境中救人时,可以作为一种软体管状抓手。而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可以提起约为材料自身重量346倍重的物体。”

 

  新南威尔士大学团队围绕这项新技术申请了专利合作条约(PCT),并继续致力于进一步的开发,包括柔软的微型泵和无线通信模块,智能压缩服、可穿戴辅助设备和软触觉界面的临床验证也在进行中。

 

  Do博士还获得了澳大利亚国家心脏基金会的资助,这种新型智能纺织品有可能帮助衰竭的心脏将血液泵送到全身,特别是它可能与心跳自动同步,以增强心脏功能。

查看全文

点赞

中国机器人网

作者最近更新

  • 石墨烯传感器助力“意念控制”机器人
    中国机器人网
    2024-07-15
  • 江南大学团队让微型机器人实现精确路径跟踪控制
    中国机器人网
    2022-10-20
  • 视比特机器人CEO邓文平博士:3D视觉行业拐点已至
    中国机器人网
    2022-10-20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浅谈可伸缩传感器的研发现状与未来应用

    2018-12-07

  • 蜘蛛丝遇湿扭转特性将有助于开发出新型传感器

    2019-03-04

  • 深圳先进院研制出仿变色龙软体爬行机器人

    2019-08-02

  • 国外研发软体机器人,能以每秒20倍身长的速度移动

    2019-08-16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中国机器人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