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与创新之间区别在哪里?实践或许是关键

仪器网 20220726

  • 科技创新
  • 科学教育

  【仪器网 时事聚焦】央视科教频道有一档《我爱发明》的节目,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示我国自主研发的重大科研成果和民间发明项目的同时,用热爱科学、接触科学、使用科学的价值观慢慢影响着这档节目的受众群体,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明白,科技创新的过程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但是,当我们去深究哪些节目中出现的发明,有一个疑问便会出现“其中究竟有多少发明投入使用了?”当然这个疑问并不是在否定哪些成果,而是在思考发明与创新之间的联系。一直以来,科研学者都在反复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并且,在如今的科创背景下,我国非常多的科研产业,都在坚持一个基本方针——发展科学的同时,科学也一定要立足于解决问题。
 

  事实上,许多节目中出现的发明,都是在节目中展现了实际演示的效果,甚至还将成本以及使用的上手难度进行了介绍,而这些发明诞生的起因,许多时候也是为了解决一些生活、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或者应对复杂且重复性高的工作。因此,从这方面来说,这些方面都是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并付诸实践的。而这些看起来已经成功的发明最终没能以创新成果的身份进入人们的生活,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大众认可度以及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
 

  而这也恰恰反应了如今科技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实践。事实上,一个成果,从“发明”到“创新”,看似概念相同,实际却差了一个实践的环节。诚然,有许多被认可可能会影响时代的发明,现阶段会因为成本或者工艺的关系,无法投入使用,更无法直接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它们却也为后续的科研发展,提供了成果的支持,打开了新的发展方向。那么如何来发展实践科学,推动创新成果的产生呢?
 

  我以为,既要抓发展,也要抓基础。抓发展很好理解,无非是顺应国情、顺应潮流的同时,提升科研投入,促进科研成果向着更亲民的程度发展。而抓基础其实还是回归到“教”这一层面。
 

  对于学生来说,扎实的专业基础既是为科研工作储备人才,同时也是为创新赋予新的可能。时代永远属于年轻人,当新鲜血液涌入科研,新的想法也会为项目的发展提供可能,而夯实技术则是让这个过程可以更加稳固。对于普通人来说,“教”是提升科学认可度,鼓励大众去接受新成果,利用新成果,享受新成果。

查看全文

点赞

仪器网

作者最近更新

  • “黑黄金”来了!国产自研大丝束碳纤维投产实现自主可控
    仪器网
    2022-10-23
  • 2499万元!海南发布2022年“揭榜挂帅”项目立项和经费安排
    仪器网
    2022-10-24
  • 2022年度项目指南: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及故障诊断科学基础
    仪器网
    2022-10-16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全球城市科研能力排名:北京力压硅谷夺魁

    2020-09-21

  • 任正非访问中科院 探讨基础研究发展

    2020-09-21

  • 科技创新是实现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2021-04-22

  • 赛迪顾问《2021中国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省、区、市榜和百强市榜)

    2022-01-21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仪器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