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芯片有所突破 人才教育体系构建速度加快

智能制造网 20200511

  • AI人才培养
  • 人工智能芯片
  • 独角兽企业
基础层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主要是研发硬件及软件,如AI芯片、数据资源、云计算平台等。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基础层相对薄弱,高端芯片依赖进口。

  我国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近年来大力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政策利好的助推下,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随着我国人工智能的火热,独角兽层出不穷,短板不断补齐,AI人才体系逐渐完善,未来我国人工智能将会往更高一层发展。

  独角兽企业数量较多

  国家政策的利好,人工智能资本的火热,AI热门赛道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也让人工智能领域,成为独角兽公司的集中地。中国以206家位居全球前列其次为美国,有203家;印度和英国排名第三和第四,各有21家和13家。我国与美两国拥有世界八成多的人工智能行业独角兽公司。

       人工智能芯片有所突破

  基础层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主要是研发硬件及软件,如AI芯片、数据资源、云计算平台等。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基础层相对薄弱,高端芯片依赖进口。因此,国家一直高度关注人工智能芯片产业的发展,相继发布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在《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重点扶持神经网络芯片,实现人工智能芯片在国内实现量产且规模化应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也提出研发神经网络处理器以及高能效、可重构类脑计算芯片等,新型感知芯片与系统、智能计算体系结构与系统,人工智能操作系统。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力度支持芯片研发,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企业逐步开展了人工智能芯片技术研发,如商汤科技和旷视科技,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芯片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已经突破50亿元。

       人工智能人才教育体系构建

  相对国外,我国高校人工智能培育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学科和专业加快推进,多层次地促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成。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

  2019年,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得首批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资格。2020年3月,教育部再次审批通过180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有15所,此外山东、江苏、河南、安徽、湖南等人口教育大省也新增人工智能专业的院校,旨在加快培养地区人工智能人才,推进地方人工智能的发展。

  除了国家教育部增设人工智能专业院校外,我国科技巨头与人工智能智能企业也纷纷与国内高校加强合作,联合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或重点实验室。其中,腾讯则与深圳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院校展开合作,科大讯飞分别与西南政法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南宁学院等大学展开合作。

  随着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人工智能芯片研发有了新的进展。人工智能企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独角兽企业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人才体系的不断完善,科技巨头与互联网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为人工智能发展注入新鲜力量,未来我国人工智能将会有更大地突破,我国将有望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头羊。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声明:本文由个人作者撰写,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传感器专家网立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查看全文

点赞

智能制造网

作者最近更新

  • 一周趣评:两大运营商发布三季度季报;亿纬锂能发布新储能电池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 以标准化抢占产业高地 人工智能领域首批国标呼之欲出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 借风势,乘风起!用技术“数”写“数字中国”新篇章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韩国大力拓非存储半导体市场并发力自驾领域应用

    2019-05-19

  • 我国应如何加快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和应用?

    2019-07-11

  • 这颗国产人工智能芯片登上全球顶级杂志封面

    2019-08-05

  • 我国人工智能芯片软硬件协同发展空间巨大

    2019-08-16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智能制造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