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下移动机器人如何出其“智”胜?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20200511

  • 5g通信
  • 移动机器人
  • 云机器人
移动机器人在在运作过程中,需要覆盖大面积的区域,因此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描述不同的环境。同时要求移动机器人能适应动态场景。例如:移动机器人在检测和跟踪静态或者动态的物体时,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来预测环境的变化。

  移动机器人是一个集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了传感器技术、信息处理、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自动化控制工程以及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移动机器人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同时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呈持续下降趋势,制造业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而原本享受我国高出生率带来的人口红利的行业,如3C电子、物流、汽车制造等,都面临劳动率低、生产率低的问题。

  因此,作为人力资源的一大替代品,移动机器人(AGV)的需求变得愈发旺盛。与此同时,随着物流系统的迅速发展,机器人性能不断地完善,移动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大为扩展。不论是生产、仓储中种类繁多且沉重的物料或者成品,还是物流分拣中爆发式增长的快递包裹,当前移动机器人技术已经达到可批量应用的时间窗口。但是却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工作范围受限,业务覆盖受限、提供服务受限、运维成本过高是目前移动机器人面临的几大难题。

  自主定位的机器人面临挑战

  面对移动机器人目前存在的难题,其根本原因是关键技术(长期自主移动和大面积覆盖移动)并没有得到很好地突破。

  移动机器人在在运作过程中,需要覆盖大面积的区域,因此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描述不同的环境。同时要求移动机器人能适应动态场景。例如:移动机器人在检测和跟踪静态或者动态的物体时,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来预测环境的变化。

  不仅如此,移动机器人需要长时间运行,对数据的存储量要求也越来越多。因此便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和更强的运算能力,而如果只是靠机器人的单机的本体很难实现的。

  云机器人的技术突破

  机器人单机本体满足不了现今的技术需求,云机器人便应运而生了。它利用机器人端的运算以及云端的运算进行机器人技术的研究。

  云机器人有几个优点,第一:可以利用云机器人的框架弹性分配计算资源,这样就可以用在复杂环境中的同时定位与制图。

  第二:可以在这个框架下访问大量的数据库,例如在做识别和抓取物体的时候,需要用很多的数据库来比对,另外如果做基于外包地图的长期定位,也需要访问大量的地图的数据库。而云机器人可以提供大量数据。

  第三:可以形成知识共享,也就是多机器人系统间的信息共享。这就意味着这些多机器人之间可以根据情况配备不同的装备,但是它们之间可以在云端形成一些知识共享。

  总而言之,云机器人的技术突破主要体现在:一,充分利用云端的无线存储空间和丰富的数据库资源,来降低对机载传感器的要求,设计分布式算法,寻求云端的强大计算能力和机器人实时要求之间的平衡。二,补偿由于网络不稳定引起的断网问题,以及由于云端和机器人端数据的频繁交互引起的网络延迟。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我们能够使用高带宽、低延时、高并发的通讯网络,这样云、网、端三位一体的云机器人才可能真正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从而让移动机器人来扩展环境覆盖面积、提升业务覆盖能力、增强场景覆盖力、降低运维成本。这样整个服务机器人商业化的进程才会真正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点赞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作者最近更新

  • 日本科学家研发的钻石量子传感器 可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增加约10%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2024-01-05
  • 再次突破!国内首套全国产可信 DCS 系统成功投运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2023-12-20
  • 2023年度SAC/TC124(测控自动化)、TC338(电器设备安全)和TC526(实验室仪器)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2023-12-19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麦格米特供应电源设备及移动机器人 助一线“抗疫”

    2020-03-06

  • 移动机器人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70亿元

    2020-03-13

  • 为什么要在制造工厂中部署移动机器人?

    2020-05-14

  • 控制技术与5G技术共同拓宽移动机器人的未来

    2020-06-03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