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减排计划依赖于不存在的技术

scientific 20220728

  • 可再生能源
  • 碳捕获与封存
  • 气候政策
去年在格拉斯哥举行的关于气候危机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COP26)上,美国特使兼前国务卿约翰·克里表示,解决气候危机将涉及“我们尚未拥有的技术”,但他相信这些技术正在到来。克里的乐观态度直接来源于科学家。你可以从有影响力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制定的综合评估模型中读到这些观点,这些模型由研究人员创建,展示了一条可能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碳减排路径。这些模型大量依赖那些尚未存在的技术,比如安全、永久且经济的碳封存方法。停一下,想想这件事。科学——更准确地说,欧洲-美国科学——长期以来一直是理性行为的典范。科学家们经常指责那些拒绝接受他们研究成果的人缺乏理性。然而,依赖尚未存在的技术,本身是不理性的一种表现,是一种近乎“魔法思维”的行为,是孩子们应该超越的成长阶段。假设我说我要用尚未发明的材料建造房屋,或者在没有找到如何将一个人送上火星之前就计划在那里建立文明,你可能会觉得我极其不理性,甚至有些幻想。但这种思维方式却广泛存在于未来去碳化的计划中。例如,IPCC的模型就严重依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简称CCS,也称碳捕集与封存)。一些倡导者,包括埃克森美孚公司等企业,声称CCS是一项已经被证明、发展成熟的技术,因为多年来石油工业一直将二氧化碳或其他物质注入油田,以提高化石燃料的采收率。但二氧化碳不一定能留在岩石和土壤中。它可能沿着裂缝、断层和裂缝流动,最终返回大气中。将注入的碳长期封存于地下的做法,换句话说,实现净负排放,要困难得多。全球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地方进行着这种尝试,且没有任何一个是商业可行的。其中一个例子是位于冰岛的Orca工厂,被吹捧为世界上最大的碳去除工厂。该工厂将从空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与水混合后注入地下,与玄武岩发生反应生成稳定的碳酸盐矿物。这听起来不错。但成本极其昂贵——每吨600至1000美元,而且规模微小:每年约4000吨。相比之下,仅仅一家公司——科技巨头微软(该公司承诺抵消所有排放)就于2021年产生了将近1400万吨碳。再看伊利诺伊州Archer Daniels Midland的乙醇工厂,自2017年以来,美国纳税人已为该项目投入了2.81亿美元(超过总成本的一半),但同时,该工厂的整体排放却在增加。而项目总共雇用了多少人?仅仅11人。同时,许多CCS工厂已经失败。2016年,麻省理工学院关闭了其碳捕集与封存技术项目,因为43个相关项目中的每一个都已被取消、暂停或被转为其他用途。埃克森美孚和Archer Daniels Midland为何热衷推广CCS显而易见——这让他们看起来更有责任感,而纳税人却为其买单。去年通过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中,包含了超过100亿美元用于发展碳捕集技术。相比之下,该法案仅拨款4.2亿美元用于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地热能和太阳能。扩大太阳能和风能的规模需要资金投入,并且需要有效的公共政策支持。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无法推动这些项目?其中一个原因是化石燃料行业的持续阻挠。但为什么科学家却接受这种空泛的做法?我猜测,由于对当选官员未能克服政治障碍感到沮丧,研究人员认为绕过技术障碍可能更容易。他们可能是对的。但等到我们得知他们是否正确时,可能已经太迟了。

查看全文

点赞

scientific

作者最近更新

  • 我们进化的历史可以教会我们人工智能的未来
    scientific
    2023-11-11
  • “ChatGPT检测器”以前所未有的准确率识别人工智能生成的论文
    scientific
    2023-11-11
  • 人工智能需要规则,但谁将拥有制定规则的权力?
    scientific
    2023-11-07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红外成像技术在可视化动态成像方面的创新发展

    2020-02-15

  • “空气发电机“Air-gen”:地杆菌生成蛋白质,撒哈拉沙漠也可发电

    2020-03-04

  • 新型液流电池使可再生能源的存储变得更经济可行

    2020-04-14

  • 印度超级太阳能区推动能源转型

    2020-05-19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scientific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