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光电参与的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获批

四方光电 20220822

  • 气体传感器
  • 碳中和
  • 碳监测
在双碳目标下,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市场化手段已经显现积极效应。碳监测是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支撑,碳监测蓄势待发、空间广阔。如果考虑企业自查要求,碳监测的市场空间更大,同时碳监测的实施会带动常规污染物监测设备的更新换代。

8月2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下发了《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名单的通知》,公布了50个创新中心建设名单,由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688665.SH)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上海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国土碳汇智能监测与空间调控技术创新中心获批。






国土碳汇智能监测与空间调控技术创新中心将围绕国土碳排和碳汇智能监测设备、碳通量与储量信息综合获取、核算、分析、模拟与空间优化调控中的技术难题展开,旨在建成服务于碳中和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城市体检、国土空间优化调控和自然资源统筹管理的研发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国土碳监测与空间调控新技术应用示范和成果转化。

2020年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发展大会上代表中国提出了2030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近年来我国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保护生态环境入手,制定了“调整经济发展模式、促进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增强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战略思路,并在降低能耗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目前的碳储量监测技术不成熟,无法快速精准的获取监测数据,亟需自主研发符合中国国情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固碳速率与固碳潜力的监测、计量和模拟分析系统,建立科学的、能被国际同行认可的精准计量方法和可供核  查的数据库。

 四方光电作为中国气体传感器的创新企业,凭借长期的技术沉淀、严格的质量体系及国际化视野,在碳中和产业中的在线监测已经具备成熟的技术和产业基础,也已经形成了较多应用场景。在本次创新中心的联合合作中,四方光电将围绕碳排放智能监测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以及碳储量智能监测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的两个领域专精专研,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及项目经验,为技术创新注入科技力量。

 在双碳目标下,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市场化手段已经显现积极效应。碳监测是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支撑,碳监测蓄势待发、空间广阔。如果考虑企业自查要求,碳监测的市场空间更大,同时碳监测的实施会带动常规污染物监测设备的更新换代。

 一直以来,四方光电持续深度参与支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建设、系统建设和基础功能建设。今年年初由华中科技大学主持、四方光电等多家单位参与联合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专项“引导典型行业碳达峰的质量基础协同控制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立项。该项目旨在构建低碳和新能源计量-检测-核算智能可视化平台以及开展应用试点,引导典型行业碳达峰。





汇聚创新力量,推动行业发展。未来,四方光电将进一步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将创新中心研发的理论与技术及时转化应用;持续加大科研力度,通过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的创新与转化,促进创新中心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为双碳目标的达成以及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属于四方光电的科技力量!

查看全文

点赞

四方光电

国内智能气体传感器制造商

作者最近更新

  •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一行调研四方光电
    四方光电
    06-20 06:47
  • 湖北省李四光研究会理事长胡道银一行参访四方光电
    四方光电
    06-19 06:28
  • 创新破局:气体传感器和科学仪器国产替代的盈利密码——四方光电创始人熊友辉博士专访
    四方光电
    06-16 09:41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气体传感装置在企业生产车间特气房中的重要应用

    2018-12-03

  • 配电房定期巡检工作中的巡检机器人应用案例

    2018-12-03

  • 新型便型气体传感器可有效探测到灾难幸存者

    2018-12-04

  • 公交车监测告警装置借传感器技术监测车内易燃挥发物

    2018-12-06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四方光电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