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感知工程杂志汇聚国内智能感知领域知名专家和学者,共同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 1、办刊宗旨刊载智能感知领域前沿学术成果,交流科研实践经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加速智能感知科学技术与实践融合,推动行业技术发展。 2、征稿范围敏感材料及元器件、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感知技术与系统集成、数据采集与传输、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云与边缘计算、数据处理与分析、控制与执行、反馈与优化、信息安全及智能感知融合应用等。 办刊宗旨刊载智能感知领域前沿学术成果,交流科研实践经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加速智能感知科学技术与实践融合,推动行业技术发展。 征稿范围敏感材料及元器件、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感知技术与系统集成、数据采集与传输、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云与边缘计算、数据处理与分析、控制与执行、反馈与优化、信息安全及智能感知融合应用等。
-
杭州炽橙科技公司专注于虚拟现实(VR、AR、MR)技术在智能制造、军民融合、职业教育方向的应用。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产学研创新单位,2017年成为浙江省虚拟现实产业领军企业,2020年中国VR50强企业,2018年公司与浙江国企成立了合资公司杭钢炽橙科技公司,面向职业教育数字化;2021年公司成为浙江省军民融合创新中心虚拟现实分中心
-
SENSCAPE 触景无限公司具备芯片到方案的全栈开发能力,基于智能传感器融合、多模态智能计算、能耗均衡管理技术打造了端、边、云协同的物联传感生态。公司主导产品为智能传感器、智能物联网关以及物联云平台。 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曾成立“嵌入式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联合实验室,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清华大学海峡研究院共建数字化转型研究中心,共同推进数字化转型产业落地。 核心定位物联网智能传感计算融合传感器与智联单元,联动智能物联网关与物联云平台,打造统一且高效的物联传感生态。 多维感知融合平台软件定义传感器,基于关联传感数据构建物模型,多维度信息提升,并提取连续数据的潜在价值。
-
中瓷光电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成立产学研基地,实现技术产业相融合。为材料、器件、电路等技术人才构建领先的传感器研发平台。拥有从材料到芯片到传感器的关键核心技术。
-
三微电子,三微电子以5G通信、智能汽车、清洁能源、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求为牵引,重点开展商用微波、硅基射频电路、电力电子等技术领域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打造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链,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和产业孵化基地
-
智能传感研究所上海长三院在长三角国创中心总体框架下,联合苏浙皖三省相关机构,着力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上海科创中心的创新策源引领能力,围绕研发机构治理、科研财政资金使用和高水平人才团队建设 ,着力实践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为长三角产业发展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
Truth Equipment 致真设备公司致力于提升高端薄膜沉积设备的自主可控水平,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将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努力解决集成电路行业卡脖子的关键设备和工艺难题。
-
极酷物联广州极酷物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Geeku IOT/www.geeku.top)源自华南理工大学,是业界首家分布式、场景化CPS物联网领域的创新技术公司(CPS= Cyber Physical Systems=信息物理融合网络 ),聚焦在“物联(物理)+人联(信息)”的无缝融合(M2B/M2C/M2B2C),以纯软化极简集成模式、多方系统实时协同架构、SDN化柔性技术平台(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软件定义网络),为传统软硬件敏捷叠加从智能硬件、云物联到CPS融合平台的一站式智慧化能力。 极酷物联(Geeku IOT)拥有一支知识密集型跨界团队,核心创始成员来自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方正集团、浪潮集团、4PX集团、华为、百度、500.com、139邮箱、风险投资基金等产学研背景
-
力合科创以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践行深圳国企“双区”建设责任、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己任,提供一流科创服务、培育一流科技企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科技创新服务业+科技产业”业务模式,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致力于批量转化科技成果
-
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SIA)由工信部指导和支持,通过联合联盟成员单位以及各省市级物联网、传感器联盟、协会及其他相关行业组织,产业协会,发挥产学研合作,整合资源优势,加快传感器、智能硬件、物联网应用等核心技术研发 联盟将定义传感器与智能系统在工业与机器人、消费电子、智慧交通、健康医疗、智慧农业、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应用,推动传感器行业向微型化、智能化、多传感器融合、互联网通讯、安全、绿色节能方向发展。 关注领域联盟工作内容生态合作圈:依托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打造产业生态圈并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和融合创新服务;专业服务平台:搭建上下游产业技术对接平台、传感器测试等技术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科技成果鉴定平台等
-
河南2022年全省高校要与企业共建约1000家研发机构2022-04-21
-
“怎么看比赛”观众自己定 海信北大成功研发自由视角技术202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