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恒测控业务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000多家用户,覆盖国家级计量机构与重点实验室。 天恒测控技术起源于1985年,坚持投入每年营收的25%以上用于研发,积极应对电磁测量领域的各种技术挑战。 公司坚信“天道酬勤,持之以恒”,专注于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已获得国内外权威机构的认证和荣誉。 国际上受聘于IEC、IEEE标准协会,国内受聘于全国电磁计量技术委员会、中国金属学会等十多个专业委员会,主导或参与了3项国际标准、30余项目国家标准或计量规范的制修订。 公司多次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参与中国政府援建“一带一路”国家计量与标准项目。2022年荣获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是唯一一家电磁测量领域的企业。
-
FLCT 艾佛光通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第三代半导体是全球战略竞争的制高点,是未来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石,也是我国长期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卡脖子的重大技术难题。 以发展我国第三代半导体核心技术为使命的 广州市艾佛光通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以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长江学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等20多位博士为核心的国际一流科学家技术团队,历经10多年、投入近 10亿元的刻苦研发攻关,率先在第三代半导体的材料生长、芯片设计、制造工艺和关键装备等方面上取得多项原创性技术突破,使我国成为继美日之后,少数几个全方位掌握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的国家。 艾佛光通所研发生产的多种芯片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艾佛独有技术获得了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项。 艾佛光荣誉资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项已在国防上得到应用,并于国际龙头企业签订多项产品及技术开发合同获得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重大专项、广东省扬帆计划等已获发明专利
-
Chinastar 中星测控西安中星测控有限公司(Xi'an Chinastar M&C Limited)成立于1996年,主营业务为传感器和物联网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重点产品为压力传感器/变送器、惯性传感器、物联网解决方案及可穿戴电子产品。 以创新思维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已申请国家专利77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包括美国及欧盟专利各一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外观设计专利33项,软件著作3项。 惯性测量单元(IMU)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专利产业化项目;获“物联网专项”支持、工信部中央投资技改支持、陕西省商务厅外贸发展专项支持;“感知企业系统(SES)”被列为2011年西安市工业专项传感器 公司通过新时代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CMC计量认证,德国TUV CE认证,国家防爆本安/隔爆认证,环保RoHS认证,挪威船级社CDNV7 ATEX认证,煤安认证, GJB9001 国军标质量体系认证
-
Relations 日立信河南省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7年,现有员工近500人,其中研发人员超过三分之一,为了适应企业发展需求,提升管理水平,2015年5月26日,日立信正式挂牌新三板,开启了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日立信从销售第一台氢气湿度仪表开始就一直专注于智能化、专业化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仪表的研发、设计、生产、应用。 多次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重点创新基金等研究工作,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日立信是国内四大电机厂的首选配套厂商,拥有64项专利,3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6项产品被鉴定为具备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技术水平的科技成果,3项产品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认证,屡次荣获省市各级科技进步奖、电力系统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
WAYEAL 皖仪科技皖仪科技一直坚持研发创新和产品领先的战略,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的20%左右,内生外延,先后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荣获安徽省质量奖称号;被认定为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称号2013 CEMS1000烟气连续检测系统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承担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真空箱捡漏回收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2012 承担国家重大专项高端检漏仪器设备的研制及应用开发;承担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性能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被认定为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 )2011 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真空箱检漏回收系统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010 被认定为安徽省创新型企业;2010年被认定为安徽省分析仪器工程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安徽省二十家重点软件企业 2007 被认定为合肥市科技创新型试点建设企业2006 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005 氦质谱检漏仪被认走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003 合肥皖仪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荣誉资质皖仪子公司安徽原诺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安徽科测检测有限公司安徽皖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诺谱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产品工业检测仪器
-
Changelight 乾照光电产业化基地分布在厦门、扬州、南昌,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及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等多项重大课题。 被授予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光电行业“影响力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荣誉。 公司是专业从事超高亮度红黄光LED外延片、芯片等光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公司自成立以来,已获得多项荣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创新型企业、省高成长型中小企业重点培育企业,由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团队创办,建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承担过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国家火炬计划、省科技成果转化等多项科技项目。
-
MISTechnology 迷思科技上海迷思科技有限公司 是一家专注于MEMS传感器芯片研发、设计、封装测试、模块校准及销售的高科技企业,自主研发“微创手术” 工艺(MIS Process)传感器产品,该工艺作为国际领先的新一代硅基传感器制造技术 特点国际水准的技术团队公司核心研发团队来自国内 MEMS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由国家杰出青年、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领军,在MEMS传感器研发方面有深厚积淀, 并对 MEMS 公司将立足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打造中国智能制造典范和国际化企业, 为国家新基建和工业互联网事业提供“芯”支撑。
-
Brigates 锐芯微电子发展历程2008落户昆山获得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获得“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支持获得“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A类)”支持2009高新技术企业5项产品通过省经贸委新产品样品鉴定4项产品列入江苏省第一 、第二批高新技术产品2010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获得“省级现代服务业(软件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支持获得苏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1获得2011年江苏省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2012成功研发低照度安防传感器芯片入选 “江苏省专利实施计划”2013成功研制夜视传感器芯片入选“江苏省双创团队”计划2014研制成功第一代超高分辨力远距离探测器芯片2015第一代夜视机芯上市得到认可2017入选昆山市产业技术创新专项(“一区 (镇)一特色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发专项2018研发成功ECCD第二代超高分辨率远距离扫描探测器芯片荣获“中国专利奖”“江苏省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专项资金奖励”“苏州市2018年度第十二批科技发展计划企业研发机构绩效奖励 ”入选“苏州专利导航”项目2019引入北方科技, 完成股份制改革2020研发成功第三代超高分辨力远距离夜视探测器芯片2021研发成功医疗领域及工业领域传感器2022研发成功抗强辐照图像传感器芯片研发成功超高速线阵传感器技术获得
-
中科飞龙北京中科飞龙传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成立于2015年12月,是经中国科学院批准设立的专业从事先进传感器及配套系统等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核心技术源于中国科学院空天院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自主可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制定国家军用标准计划1项(GJB10750-2022)、国家标准1项(GB/T35086-2018)、参与推动MEMS电场传感器IEC国际标准(IEC 62047-44:2024)、参与制定五项行业标准 2002启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微型空间电场传感器的系统研究”。2004参与国家“863”计划,主导课题“气象检测微系统实用化研究——微型电场传感器研究”。 2018以MEMS电场传感器为核心技术的装置“MEMS大气电场仪”设计定型;10月 牵头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获批;03月 南昌产业化基地建成投产;09月 迈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
纳诺科技纳诺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4年4月,是一家集气凝胶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正式落户绍兴滨海新城,建成年产300万平方米气凝胶全自动化生产线。 公司研发实力雄厚,技术创新能力行业排名靠前。 公司研发中心现拥有一支由知名专家、教授、博士等组成的研发团队,专业技术人员占公司员工的30%以上。公司建有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设备齐全先进,公司共拥有发明专利25件,实用新型专利8件。 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工业项目,引领着气凝胶产业技术进步。 纳诺科技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是《纳米孔气凝胶复合绝热制品国家标准》的主要编制单位。
-
中国计量院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十三五”项目总结会2022-05-06
-
科技部发布“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等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202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