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RINGQ 图灵量子上海图灵智算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是我国光量子芯片及光量子计算产业化引领者,以光子芯片和量子计算为底层基础,打造了软硬一体的产品体系,并在全行业推出了全栈自主可控的解决方案,驱动算力变革。 图灵量子致力于推动芯、光、智、算融合应用,积极携手上海交通大学、CHIPX打造国内首个光子芯片中试线和产业化基地、国内首个量子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引领国内光量子计算技术实现从学科探索到商业化应用的跨越,为光量子计算的产业化发展莫定坚实基础 图灵量子成立于2021年,技术起源于上海交通大学集成量子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由金贤敏教授2014年回国创办。 目前,图灵量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和超高速光量子计算芯片核心技术和工艺,具备从芯片设计、流片、封装、测试到系统集成和量子算法实现的全链条研发能力。 主要产品可编程光量子计算机Quantuminspire求解器量擎量子计算开发平台量子加密芯片应用领域智算中心、量子教育、金融科技、生物医药、智慧交通等
-
Origin Quantum 本源量子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源量子”),国内量子计算龙头企业,2017年成立于合肥市高新区,团队技术起源于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 本源量子聚焦量子计算产业生态建设,打造自主可控工程化量子计算机,围绕量子芯片、量子计算测控一体机、量子操作系统、量子软件、量子计算云平台和量子计算科普教育核心业务,全栈研制开发量子计算,积极推动量子计算产业落地 宗旨让量子计算走出实验室,真正为人类服务愿景为量子计算贡献中国力量主要产品量子计算机硬件产品量子芯片,量子芯片工艺设备,稀释制冷机及配件,量子计算测控系统,量子测控链路编程软件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编程工具行业软件生物化学 ,工业设计,QEDA后量子产品教育产品解决方案行业解决方案生物化学,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电力行业,信息安全,工业设计,量子教育硬件系统解决方案超导量子计算机室温测控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超导量子芯片测试表征系统解决方案超导量子计算专用支撑平台解决方案磁体稀释制冷机平台解决方案本源平台本源量子计算云平台本源溯知教育平台产业联盟 量子语言和量子程序的开发指导 . 全行业应用场景的量子应用算法定制 . 量子芯片和设备优先使用权 . 基于量子云技术的私有云服务的定制和培训 .
-
硅臻芯片合肥硅臻芯片技术有限公司 专注于光量子集成芯片的设计,聚焦于打造光量子计算、量子安全、量子教研等领域的量子信息关键器件、设备以及解决方案。 公司矢志通过集成芯片技术让量子信息产品变得更小巧、更高效、更可靠、更实惠,并带动光量子信息技术从理论走向实践、从科研走向市场,为高并行大规模计算、高安全应用、高质量教研等提供现实可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
CQMTEK 国测量子为什么选择国测量子国测量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测量子公司 ”)是北京大学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发起设立的产业化公司,北京大学作为核心发起人,以芯片原子钟的核心专利出资,北京大学现有芯片原子钟核心团队以现金出资 ,依托北京大学的技术优势,在北京大学现有芯片原子钟核心技术团队的基础上,从航天科研院所等单位吸引高端专业人才组建了工程化和产业化团队, 瞄准量子精密测量仪器在导航、自主导航授时微终端、微纳卫星、无人驾驶 、物联网、水下探测等领域的应用,积极生产开发包括芯片原子钟在内的量子精密测量高端仪器,建立包括芯片原子钟在内的量子精密测量高端仪器生产基地,真正实现国产高端仪器完全自主可控, 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和管制禁运 主要产品TAA系列芯片原子钟TAA系列芯片原子钟是一款基于CPT原理的微型原子钟,安装尺寸兼容LN CSAC芯片原子钟。 ♦ 2024年7月,国测量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落地浙江湖州,建设国内首个芯片原子钟全国产化大规模生产基地以及浙江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研究院。
-
QDI System在QDI系统公司,我们开发基于量子点的医疗成像设备。 QDI系统公司的战略是成为主要的技术提供商,为各种应用开发QDs技术。 我们提供的价值结合了高质量和易于使用的量子点材料以及如何制造高性能X射线传感器的详细方法。量子点是微小的半导体纳米颗粒,可将光子转换为电子信号。 量子点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被发现,现在已应用于电子和生物医学行业。QDI Systems声称是全球首家将量子点技术应用于X射线和乳房X光检查等医学成像领域的公司。 具体来说,QDI Systems 使用量子点来开发成像器件,特别关注X射线成像。它还与瑞士电子和微技术中心(CSEM)合作,研发了第一款基于量子点的X射线CMOS成像芯片。 除了X射线成像之外,公司还在开发使用量子点的短波红外(SWIR)成像技术,旨在开拓新的市场。
-
Raybow Opto 瑞波光电深圳瑞波光电子有限公司 经过多年刻苦研发,已经形成一只高水平的科研和产业化团队,拥有从半导体激光芯片的设计、芯片制程工艺,到芯片封装、测试等全套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且拥有经验丰富的核心技术团队 ,因此在保证芯片可靠性的制造工艺方面具备重大优势。 首先,芯片设计方面,团队创新采用非对称波导结构设计、量子阱结构优化等方式,有效降低量子阱激光器的阈值电流密度,降低端面光功率密度,提高产品的性能。 其次,芯片制造方面,在已掌握关键技术基础上,通过创新的光刻/刻蚀/蒸镀技术、量子阱失序技术、光栅制备技术、非泵浦窗技术、腔面钝化和光学镀膜技术、封装工艺技术等,提高产品的性能。 主要产品芯片结合非对称波导结构设计、大光腔设计、量子阱结构优化、腔面钝化等先进技术,提供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的边发射((EEL)大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含单管芯片及巴条)。
-
DoGain 度亘核芯、器件工艺、芯片封装、测试表征、可靠性验证以及功能模块等全套工程技术能力和量产制造能力,专注于高性能、高功率、高可靠性光电芯片及器件的设计、研发和制造。 概况2017年公司成立2.3亿元注册资本58000㎡芯片与器件封装硬件平台50+荣誉资质231件授权专利102件授权发明专利主要产品高功率芯片高功率单管芯片,高功率巴条芯片单模半导体激光芯片及模块单模激光种子源模块 • G3技术 • IFVD技术材料生长• SIC技术 • PQA技术 • LDHSC技术 • DS技术芯片设计• NC高量子效率 • SALOC低损耗 • SP小发散角 • NA抑制COD 高效率芯片设计技术▪ NC高量子效率技术:采用载流子限制的新型能带工程设计,提高了载流子注入效率,大大减弱了高电流下的载流子泄露效应,实现了量子效率的提升与突破! 低损耗低缺陷高均匀性的外延材料生长技术▪ 低损耗、低杂质工艺技术▪ 低缺陷密度控制技术▪ 高均匀性、高重复稳定性▪ 高应力补偿量子阱生长技术▪ 混合材料体系界面控制技术腔面光学灾变损伤控制技术▪ 腔面的光学灾变损伤
-
Lytid其两项核心技术是量子级联激光器 (QCL) 和肖特基二极管倍增器。 Lytid 是世界上唯一一家提供从 0.1THz 到 5THz 的高功率连续波太赫兹源的公司。 目前已经向CEA(法国国家原子能研究中心)交付了超过50套激光芯片,并在多家著名的科学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 Lytid自主研发的TeraCascade是一款基于量子级联激光器技术,拥有完全集成,人机友好,结构紧凑,高功率等特色的太赫兹源。
-
中科鑫通中科鑫通微电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是一家从事光子技术、光子芯片及系统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多材料、跨尺寸”光子芯片工艺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可为我国光子领域的各类客户提供光子晶圆的代工服务,支撑相关领域产业发展 ,主要从事光子芯片与系统的研发制造及应用,产品广泛应用于微波射频系统、光通信、数据中心、卫星通信、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以及量子信息等领域。
-
Opto-Sensor 光森电子河北光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1年,专注于半导体光电探测器芯片的研发、制造及销售,拥有来自国内外的优秀技术专家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及优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特点和品质管理,确保了产品一致性 产品应用覆盖光接入网、5G无线通信、光传输网、数据中心、微波光子、量子通信、屏下传感、HDMI、气体传感、红外成像、激光雷达等领域,并可提供不同响应波长的各种大面积光探测器芯片及一维和二维光探测器阵列芯片等定制服务 5亿只以上,2022年已实现年销售各类光探测器芯片3亿只以上。 主要产品InGaAs PIN 光探测器芯片及阵列APD光探测器芯片GaAs PIN光探测器芯片及阵列InGaAs 大面积光探测器芯片背光监测用MPD探测器芯片环境监测传感用探测器芯片半导体霍尔器件半导体紫外探测器半导体 THz探测器芯片应用领域产品应用覆盖光接入网、5G无线通信、光传输网、数据中心、微波光子、量子通信、屏下传感、HDMI、气体传感、红外成像、激光雷达等领域,并可提供不同响应波长的各种大面积光探测器芯片及一维和二维光探测器阵列芯片等定制服务
-
“安徽造”量子随机数芯片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局检测2024-12-20
-
《芯片法案》正式生效,欧盟公布含五大实施方向的“芯片倡议”2023-09-25
-
封装的力量:如何选择最适合你的芯片技术?2023-09-22
-
研究人通过可扩展量子点棋盘实现量子计算突破2023-09-05
-
建立自主可控的量子计算机产业链:详解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2023-08-24
-
合肥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出半导体量子芯片电路载板2023-08-17
-
如今的EDA是否可以满足量子芯片的设计?2023-08-16
-
合肥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出半导体量子芯片电路载板2023-08-15
-
我国半导体量子计算芯片封装技术进入全新阶段2023-08-14
-
美国阻止不了华为前进的脚步,烧光1100亿后量子芯片专利突然亮相202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