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shield 志翔科技志翔科技工业大数据创新企业北京志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创新型的工业大数据企业,致力于为政企客户提供行业智能大数据分析和数据安全保护两个方向的产品及服务。 志翔科技基于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核心技术与多工业领域知识积累,立足无边界和零信任安全理念,为客户提供智能大数据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数字化转型。志翔科技是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获评2017年IDC中国大数据安全创新者;2018-2022年连续入选多家国内权威咨询机构评选的“中国网络安全百强企业”;2022年入选IDC中国零信任网络访问解决方案MarketScape报告,并上榜
-
鸿陆技术鸿陆致力为客户提供整套有效的数据采集解决方案,长期专注于智能终端、数据采集的产品研发和行业应用,让各行业客户的数据呈现更准确、更实时、更有效,成就客户的大数据时代。 ,系统软件和智能电网等产品,远销全球80多个国家与地区。 利用RFID技术、智能盘点柜以及控制程序,可制定定时盘点策略,指定时间系统自动完成盘点,无须人工干预;盘点结果实时反馈;2.支持一级分行对二级分行的远程、飞行检查,可随时触发远程监控、不定时进行实物盘点 仓储物流智能仓储现代化的仓库储备不仅仅是完成对货物进出的简单批次处理,还要对库内货品的种类、数量、生产属性、垛位等信息做出清晰的数据库记录。以便在物流环节的各个阶段得到准确的货品数据和供应链信息。 配合自动化流水线、AGV、机械手等设备,使用RFID技术对设备及物料智能感知,实现生产自动化,仓库管理实时化、可视化,应用专用的移动终端可实现快速准确的盘点。
-
Geokon 基康仪器基康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 830879】创立于1998年,是一家专业从事智能监测终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同时提供安全监测物联网解决方案及服务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主要用于工程安全监测及野外环境监测领域 此外,基康还积极参与了“复杂水工混凝土结构服役性态诊断技术与实践”、“岩质高陡边坡稳定性快速反馈分析与控制关键技术”、“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光纤多元感测与综合预警核心理论及关键技术”、“基于物联网的库岸边坡智能监测技术与应用 现代化的生产基地,集工艺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测、仓储物流、维修服务为一体,具有位移、应力应变、光纤光栅、电气智能化等四条先进的设备生产线,年生产供货能力可达数十万台套。 基康仪器秉承“诚信、创新、共享、感恩”的经营理念,依靠自己的核心技术,以精密传感器和智能数据采集设备为基础,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为载体,以监测与预警云服务平台为核心,构建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为能源 光纤光栅式锚索计 ,光纤光栅式钢筋计(锚杆测力计) ,振弦式单点、多点位移计,振弦式位移传感器,振弦式埋入式测缝计,振弦式表面裂缝计,振弦式界面变位计(位错计),振弦式土体位移计,位移计(大量程位移计),智能分布式土体位移计
-
iSStech 软通智慧软通智慧是中国领先的城市数据智能服务提供商,秉承“数据赋能城市治理,场景释放数据价值”的理念,以“数据智能+信创”双轮驱动城市数字化转型,致力于利用城市海量数据的管理与智能分析服务,释放数据在场景应用中的价值 多年来,软通智慧持续创新、不断深耕,已形成业内独具的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城市数据与应用服务、城市数据智能服务,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为驱动力,在新基建、数字政府、城市治理等覆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各类场景中 ,为城市及政府管理者提供领先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以 “善政、兴业、惠民”为城市服务主线,以“基础设施一体化、数据融合一体化、城市治理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民生服务一体化”为建设理念,全面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与发展 软通智慧已在全国170余城市建设了一批有深度、有特色、有影响、可持续运营的创新示范工程,连续多年被IDG和国家信息中心授予“亚太智慧城市领军解决方案提供商”,多次荣获“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大领军企业”、“中国大数据企业
-
测度空间智能天津测度空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简称:测度空间 )成立于天津,在北京设有创新研发中心,在上海设有产品市场中心。 测度空间致力于成为针对物理安全应用、拥有基础传感芯片能力和AI数据认知分析能力的智能传感系统/数据服务提供商,为客户提供专业、精准、智慧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安全的关注点从生产人员向生产设备及产品扩展,安全监管的手段也由传统的人工巡视决策向自动化智能监测诊断转型。 测度空间依托团队强大的MEMS传感芯片开发与工业人工智能落地能力,深度融合MEMS和AI技术,为客户定制开发符合其需求的安全状态智能感知系统,帮助客户实现在安全领域的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产品智能数据终端智能感知器智能感知单元边缘设备配置工具云端平台
-
RASIGHT 睿远核心技术IO-Link是一种点对点的串行通信协议,是一种将传统或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集成在自动化系统中的低成本通信接口技术。 通过IO-Link Transceiver 将来自MCU的UART、SPI数据进行封装,保证传感器侧的数据能够进行全数字化通信,进而通过工业以太网协议与上位的PLC进行数据交互。 低成本现场通信统一标准“即插即用”的特性,让IO-Link能够以统一且便捷的方式,迅速接入至各种工业总线协议的自动化系统中,这使得IO-Link技术成为工业网络中最关键的“神经末梢”,进而为现场设备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产品服务IO-Link Device 设备开发作为自动化的最后一米技术,IO-Link通信是通向执行器(可写设备)和传感器(只读设备)的最后一步,可以使现场传感器与执行器更加智能地接入上层系统,更好地适应简易 睿远基于自研的IO-Link协议栈,为客户提供整套的IO-Link设备开发服务,可依据客户当前技术背景,提供最具经济性与稳定性的解决方案,协助客户一同打造更具深远影响的智能感知系统。
-
Insights Value 英视睿达北京英视睿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坐落于以发展高端人工智能产业为导向的北京市丰台区华夏幸福创新中心,是一家专注于研究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创新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 研发实力公司深耕多维一体化海量数据端云协同和人工智能分析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其产品与服务涉及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生态环境管理等诸多领域,对技术的跨界融合能力要求较高,具有技术发展迅速、产品升级迭代较快的行业特点 应用领域公司主要为用户提供基于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海量数据感知、智能识别及预判、精准溯源、远程管控为一体的数字化服务解决方案,实现城市大气环境、水环境、综合生态等领域的精细化监管,推动城市治理能力数字智能化提升
-
Rockontrol 佳华科技罗克佳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区块链、数据库、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围绕“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战略、“数据工厂”技术体系,佳华作为国家生态环境部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级物联网工程研究中心、 作为国家发改委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伙伴、全国信标委人工智能分委会委员,佳华参与人脸识别、行为识别行业研究报告编制。在数据安全方面获得公安部国密安全认证。 在生态环境双碳领域,通过“污染溯源”、“环境预测”、“智能调度”、“区块链可信存证”等SAAS化、轻量级数据产品引流,实现设备接入和用户量的增长,建立全国范围的运营服务体系,打造数据运营和平台经营的双擎驱动场景 ;在低碳智慧城市领域,以绿色低碳为特色,拓展政务管理、智能建筑、工业互联网服务,围绕感知建设、平台服务、数据经营,对城市物联网数据进行融合,建立统一的低碳智慧城市运营平台,进行智能分析、实时推送、实时处理 碳账户通过智能采集器和智能报送站,可以和国家报送系统无缝对接,企业碳管理员通过身份权限验证,一键完成碳数据报送。同时,在管理端建立比对核验系统,对报送数据进行动态管理,保障数据安全、精准报送。
-
iStarshine 智慧星光北京智慧星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全球领先的认知智能与文本大数据服务商。 连续多年被工信部评为国内大数据企业50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智慧星光专注于用新兴技术为政企级客户信息增值商提供文本大数据的泛情报信息挖掘、知识构建与价值应用服务。 凭借9年积累的5000亿+互联网海量数据、先进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形成了集标准化产品、数据、人机协同的服务和专家数据报告、行业解决方案于一体的多维业务体系,为城市治理、行业管理、企业品牌建设、消费者洞察 、知识图谱等提供文本大数据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助力城市社会治理、赋能企业品牌价值的智行者。
-
SmartSolo 面元智能SmartSolo 将继续为能源行业开发智能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SmartSolo的目标是让人们“轻松感知复杂的世界”。 深圳面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SmartSolo Inc.)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智能震动数据采集设备科技公司,公司于1999年正式成立于加拿大,总部及研发中心设立于科创前沿的深圳市CBD,北京、 深圳面元的产品和服务已经应用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2017年以来,销售量保持每年100%的增幅:2017年, SmartSolo 智能震动传感器全球销量40000道,2018年销售量翻番至80000 主要产品地震传感器地震数据记录仪业务布局总部及研发中心:深圳面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北京面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腾讯、阿里投资的G7、E6官宣合并,货运物联网看点如何?2022-06-08
-
IDC: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最新观察2022-06-01
-
寄云科技亮相“第二十届中国制造业MES应用论坛”2022-05-26
-
寄云科技CEO时培昕:数据驱动高端制造数字化转型2022-05-06
-
大数据与AI融合,共同推进智能化改造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