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核聚变反应堆30秒达到1亿摄氏度

字节点击 20220909

  • 核聚变
  • 等离子体控制
  • KSTAR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可行的核聚变反应仍需数十年的发展。但关于核聚变的认识和成果都在不断增加。

现在,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Yong Su Na和同事,在一个核聚变反应堆中,使核聚变反应在超过1亿摄氏度的温度下稳定持续了30秒。相关研究9月7日发表于《自然》。

2021年的一项实验产生了足以自我维持的核聚变反应能量,商业反应堆概念设计也正在起草当中。与此同时,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的工作仍在推进。

在新的研究中,虽然其持续时间和温度并未破纪录,但在达到所需热量的同时保持稳定,使人们离可行的聚变反应堆更近了一步,当然前提是所使用的技术能够扩大规模。

在实现上述反应的过程中,对等离子体的控制至关重要。一旦等离子体接触到反应器壁就会迅速冷却,在抑制反应的同时损坏腔室。

研究人员通常使用各种形状的磁场来容纳等离子体。有些人使用边缘传输屏障(ETB),在靠近反应堆壁的地方用压力塑造出一个“陡坡”,阻止热量和等离子体逸出。还有人通过内部传输屏障(ITB)在等离子体中心附近产生更高的压力。但两者都会造成反应的不稳定。

大多数方法为了增加反应堆产生的能量,会使等离子体非常热、致密,或者增加对等离子体的限制时间。而Na团队在韩国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KSTAR)上使用了改进的ITB技术,实现了更低的等离子体密度。他们的方法似乎提高了核心等离子体温度,降低了边缘等离子体温度,这可能有助于延长反应堆部件的寿命。

Na指出,低密度是关键,而等离子体核心的“快速”或能量更高的离子——所谓的快离子调节增强(FIRE),则是维持反应稳定性的关键。但该团队还没有完全厘清其中的机制。

由于硬件的限制,反应在30秒后停止,未来可能维持更长时间。KSTAR现在已经关闭进行升级,反应堆壁上的碳将被钨取代,Na表示这将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

“Na的团队发现,对等离子体的密度限制低一些不一定是件坏事,因为可以被核心更高的温度所补偿。”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Dominic Power说,但该方法能否适用于规模更大的设备、项目,如ITER,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版权声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 字节点击 原创内容,采用 BY-NC-SA 知识共享协议。原文链接:https://byteclicks.com/41328.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转载本站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本站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字节点击立场。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图像版权及专利和其他版权所有的信息属于其合法持有人,只供传递信息之用,非商务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 gavin@byteclicks.com。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

打赏赞

查看全文

点赞

字节点击

作者最近更新

  • 德国联邦政府拟制定新版太空战略
    字节点击
    2022-10-26
  • 德联邦教研部资助5000 万欧元用于研究创新抗生素
    字节点击
    2022-10-25
  • 德国科学组织联盟发布“能源危机对科研的影响”的立场声明
    字节点击
    2022-10-25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我国人造太阳核聚变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020-04-03

  • 半个世纪的人造太阳梦逐步实现 永久解决能源问题还要多久?

    2020-06-05

  • 当核聚变反应堆遇上3D打印 “人造太阳”有望更快“发光”

    2020-07-21

  • 我国参与了全球最大核聚变反应堆的核心部件制造

    2020-07-29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字节点击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