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是如何有效识别植物的?

智能制造网 20200616

  • 人工智能
  • 深度学习
眼下,国内已有企业开始积极研发人工智能识别病虫害功能小程序,针对数百种农作物病虫害信息建立系统全面的病虫害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完成植物病虫害的监测和判断。待技术成熟,人工智能就可以帮助种植者进行更智慧高效的农业生产作业。

  在识别花花草草、给花花草草分类的康庄大道上,充满好奇心和征服欲的人们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即使是普通人也有了成为识花达人的可能性。


  早在2016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与百度等单位合作开发的“智能花卉识别系统”,让“拍花识植物”成为现实。该“看图识花”系统已经实现了针对生活中1000多种常见的植物约80%的识别。而要想进一步提高植物识别的准确率,提高样本量和样本准确度是关键。

  人工智能的普及,植物科普也迎来了新局面。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表现优秀的植物识别软件,基于前沿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和智能算法、利用植物研究机构多年积累的海量植物分类图库研发而成的某款植物识别软件,在识别植物方面可谓是“独具慧眼”。

  通常来讲,用户将手机对着植物的特征部位一拍,植物识别软件就能自动识别该植物的名称,并提供根茎叶花果、分布、产地及功效等更详细的信息,用户就像随身携带了植物专家一样。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功能,模型的更新和数据的积累会让系统的识别能力提高并且越来越精准,而且系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识别的植物种类也会不断增加。

  目前,植物识别软件服务商在为海量用户提供植物识别服务的同时,可以积累大量的数据。这些社会化监控数据对区域或景区物种的类型、数量、分布以及外来物种监测等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8年9月,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百度与多家国内知名植物园达成合作,共同推出“AI植物园计划”。作为“AI植物园计划”中面向用户的产品,“百度探花郎”将接入百度搜索的全平台入口。“百度探花郎”主要包含拍照识花、全景科普以及智能导览三大功能。借助百度识图提供的领先AI图像识别能力,“拍照识花”功能对于常见植物的识别率可以达到92%

  世界各地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正在加速藏品数字化进程,将标本图像存储在开放数据库中。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也为植物标本的收集、保存和识别提供了便利。人工智能识别标本的方法,极大地减少了植物学家收集和识别标本的时间,还能帮助改进标本数据贫乏地区的植物鉴定水平,对生物多样性丰富但植物标本较少的地区特别有用。

  在识别农作物病虫害方面,人工智能也“武艺高强”。农户通过把患有病虫害农作物的照片上传,手机应用软件就会识别出农作物正在受到哪种病虫害的侵扰,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案。除了人工智能给出的处理方案外,手机应用软件上还有用户和专家交流的社区,可以针对相应的病虫害进行讨论交流。

  此外,眼下,国内已有企业开始积极研发人工智能识别病虫害功能小程序,针对数百种农作物病虫害信息建立系统全面的病虫害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完成植物病虫害的监测和判断。待技术成熟,人工智能就可以帮助种植者进行更智慧高效的农业生产作业。

  开一个脑洞,如果科学家能把那些繁琐又不得不做的植物识别与科普工作都交给人工智能,科学产出会不会更加丰富?植物识别靠机器人进行可以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点赞

智能制造网

作者最近更新

  • 一周趣评:两大运营商发布三季度季报;亿纬锂能发布新储能电池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 以标准化抢占产业高地 人工智能领域首批国标呼之欲出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 借风势,乘风起!用技术“数”写“数字中国”新篇章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传感器应该推进人工智能实现整体进化

    2018-12-07

  • 华为首款AI音箱:可通过HiLink开放协议控制19个家电品类

    2020-02-21

  • 本田将在CES展出自动驾驶作业车和机器人新品

    2018-12-14

  • 日本新研究:人工智能或能提前一周预测台风

    2019-01-08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智能制造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