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个性化推荐面前,我们是否还有隐私可言?

智能制造网 20200619

  • 人工智能
  • 隐私安全
  • 个性化推荐
近期,因爱奇艺“超前点播案”而后续引发的隐私侵权问题受到全网关注。事件起因,是某位用户就爱奇艺超前点播行为进行了起诉,而爱奇艺在案件庭审过程中提交了原告用户的观影记录,被当事人公开质疑侵犯隐私。这一事件激起了我们对于网络痕迹和个人隐私的讨论。

  近期,因爱奇艺“超前点播案”而后续引发的隐私侵权问题受到全网关注。事件起因,是某位用户就爱奇艺超前点播行为进行了起诉,而爱奇艺在案件庭审过程中提交了原告用户的观影记录,被当事人公开质疑侵犯隐私。这一事件激起了我们对于网络痕迹和个人隐私的讨论。

  众所周知,如今在网络日益普及,各种APP层出不穷的背景下,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活动已经越来越频繁。而每一次的活动比如观影、打车、购物等都会留下痕迹,但如今,我们留下的这些痕迹不仅企业方轻而易举就能获取,而且还能随时随地对外公布,不免让大家心惊。

  换句话说,我们的数据化的个人隐私在企业面前毫无安全可言!同样,这一点通过AI个性化推荐也能轻易看出。当前,不管是买东西、读新闻还是听音乐、看视频,都有个性化推荐服务,我们喜欢什么、想看什么,AI从过往记录中就能发现,这也可视为又一种隐私失守。

  过去,由于网络信息过于纷纭复杂,为了让人们能找到自己需要、想要的以及喜欢的内容,个性化推荐技术才应运而生。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智能算法,AI个性化推荐的出现确实满足了我们的需求,但通过窥探和获取用户隐私来满足的需求,多少还是让人难以接受。

  如今,关于AI个性化推荐的问题已经形成了用户方与企业方的对峙。对于用户来说,无疑认为这个服务是通过出卖自身隐私获得的;但对于企业方来说,他们却认为这种服务并未侵犯用户隐私,而且解决了用户挑选信息麻烦的问题。那么AI个性化推荐到底是否侵权呢?

  通过AI个性化推荐的定义,“利用AI收集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这一句话能看出其具有明显侵犯个人隐私行为。但根据一些观点反应,首先AI收集的数据是匿名化的;其次信息收集终端不会识别用户身份;再次所收集数据均存于服务器,未对外公布。因此不算侵权!

  后者反驳观点,也是当前法律普遍认可的观点,因此国家并未反对和制止AI个性化推荐的发展。简单来说,如果单从收集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这一行为来看,AI个性化推荐是侵犯隐私的,但如果这一行为不涉及用户身份且数据不对外公布,又不属于侵犯隐私的范畴。

  但不管怎样,企业在利用AI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的过程中,隐私侵权的隐患和风险是存在的。毕竟用户的一些信息已经以数据形式被收集和存储,如果这些数据被企业用于非法途径,或者遭遇黑客窃取滥用,也会对用户个人隐私带来侵犯,从而危害用户财产与人身健康。

  基于此,不管AI个性化推荐是否侵犯隐私,相关的安全意识和防患措施不能少。对于用户来说,来时时培养隐私安全意识,不要轻易用隐私换取便利;对于企业来说,来增强自身自觉性,技术服务于人的同时做到不滥用、不失职;同时,对于政府和行业也需要加强监管。

  总而言之,身处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人们的便捷生活和隐私安全是密不可分的。不求为了一方一定要舍弃掉另一方,但至少要保证两边的平衡。只有当便捷和隐私处于大家都能够接受和满意的状态,社会发展才会更加安定、和谐和健康。对此,我们还需不懈努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点赞

智能制造网

作者最近更新

  • 一周趣评:两大运营商发布三季度季报;亿纬锂能发布新储能电池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 以标准化抢占产业高地 人工智能领域首批国标呼之欲出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 借风势,乘风起!用技术“数”写“数字中国”新篇章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传感器应该推进人工智能实现整体进化

    2018-12-07

  • 华为首款AI音箱:可通过HiLink开放协议控制19个家电品类

    2020-02-21

  • 本田将在CES展出自动驾驶作业车和机器人新品

    2018-12-14

  • 日本新研究:人工智能或能提前一周预测台风

    2019-01-08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智能制造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