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机器人风起:新兴消费需求刺激产业升级,服务机器人商业化提速

肥猫看科创 20221029

  • 人工智能
  • 教育机器人

    日前,一只机械狗与其主人漫步街头的视频登上微博热搜,消费级仿生机器人进一步走进大众视野。

  某电商平台显示,消费级机械狗售价一般在一万元至几十万元不等,电池续航一般在40分钟到2小时。其功能从陪伴、负重到自动跟随,柔韧自适应关节设计使其能模拟普通小狗动作。

  这仅是我国机器人尤其是消费级机器人产业颇受关注的一个缩影。《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长速度亮眼,预计今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4亿美元,五年年均增长率高达22%。在生活中,机器人在教育、医疗康复、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拓展,人机共融的智能时代已经开启。

  多家机器人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机器人呈现高仿生化、强互动化等趋势,在教育、服务、工业等领域的市场前景日趋广阔。人工智能技术的升级,叠加文化IP,正使机器逐渐摆脱冰冷的“刻板印象”,进一步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兴消费需求刺激机器人进化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育儿、养老等互动场景下,仿生机器人将和宠物猫狗一样发挥陪伴属性。特别是日益加剧的老龄化现实叠加典型的“4-2-1”中国家庭结构,新兴消费需求刺激机器人不断进化,能够提供情感交流的仿生陪伴机器人将迎来巨大消费市场。

  有关数据显示,在机器人产品用户关注度分布占比中,陪伴型机器人位居首位,其用户关注度高达32.2%。

  例如,深圳市大象机器人相继推出了MarsCat火星猫和metaCat米塔猫两款宠物机器人,其能独立完成坐、跑、招手、伸懒腰,以及猫咪标志性的蹭脸、埋猫砂等动作,给用户带来更加逼真的体验感。

  “仿生机器人的动作特性赋予了它们独有的亲和力,国内消费级机器人市场正在向更高自动化、更高智能化、更逼真的仿生化方向发展,未来机器人将更贴近真实生物。”深圳市小二极客科技有限公司CEO刘辉说。

  在深圳市幻尔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胡星辰看来,目前真正成功落地的服务类机器人主要有三个场景——扫地机器人、送餐机器人、除草机器人,但它们均为小车形态,而非仿生机器人。

  相比之下,教育类机器人则保持了稳中有进。近年来,在有关政策支持下,人工智能专业持续升温,科研教育机构的研究和教学需求随之攀升,进一步撬动了科教类仿生机器人的市场。

  目前,教育已成为仿生机器人的一大应用场景。刘辉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小R科技教育类仿生机器人销量占其总体销量比重超过了50%,年出货量达10000台以上,主要客户覆盖中小学到大学。

  幻尔科技因瞄准教育类机器人细分市场,在成立不足十年时间内获得了飞速发展,与全球超过3000所学校建立起合作关系,其推出的四足、六足、双足等形态仿生机器人产品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用户超过100万。

  据胡星辰介绍,初创阶段的产品功能相对单一,产品形态偏原始;二代产品添加了传感器,从而具备了空间感知属性;近年来,随着摄像头、雷达等的应用,新产品逐渐能够探测物体的三维信息,并可执行空间测绘、定位、导航等任务。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压缩,劳动力短缺将成为一个中长期困境,自动化成为大势所趋。因此,仿生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将获得更大空间。

  胡星辰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以零部件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例,目前业内较好的自动化视觉检测机每天能检测到15万左右的零部件,而人工正常日检测量在2-3万左右。这样一来,一台设备能超过3-5名员工,在投资不到一年内即可收回成本。”

  推动人机双向互动是趋势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常被各国视作衡量国家创新水平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在所有机器人中,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挑战难度最高,人形机器人更是被誉为AI的终极形态。

  乐森机器人发言人表示,人形机器人更能够适应为人类量身设计的家庭环境,并在这样的环境中承担更多工作。但从“四足而立”到“长大成人”,首先需要破除的就是技术壁垒。

  胡星辰分析称,机器人的脚越少,难度越高。人形机器人最大的难点在于运动控制,在实现双足行走的同时保持平衡,这就涉及感知、定位、实时决策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2021年,乐森机器人推出全球首款全自动变形金刚机器人“擎天柱旗舰版”,48厘米高的机器人内含零件超过5000个,27个高精密智能人工关节,60颗芯片。该款产品研发历时十二年,是电机、驱动与控制系统、芯片、算法、变形结构、互联网等技术融合的体现,具备人车变形、自由行走、自定义肢体动作和音效等功能。

  除了技术,人形机器人还需进一步植入文化内核。“对乐森而言,技术与IP已形成互促效应,二者缺一不可。”通过与孩之宝、迪士尼等多个世界知名娱乐集团合作,乐森机器人将变形金刚等大众喜爱的角色搬出荧幕,契合了众多消费者的童年情怀。

  “技术可以让IP化机器人实现高还原、高可动、多感官交互等可玩性,并让用户进一步感受到产品背后的娱乐价值。”乐森发言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乐森机器人2021年4月发布的自动变形机器人“擎天柱”上线两周内即实现爆单;产品销往北美、欧洲和亚太等地区。

  但值得注意的是,推动机器人产品进一步走向市场仍然存在两点阻碍。在观念层面上,大家对机器人的认知尚未实现统一,扫地机器人、智能手机、电脑等都被认为是广义上的机器人,从而造成认知偏差。

  另一方面,目前的机器人产品已实现其中三种——视觉、触觉、听觉,为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交互体验,相关技术还有待突破。强互动带来的价值输出能改变机器冷冰冰的特征,促进用户与之建立起情感联系。

  “由单向交互向双向交互过渡,由‘人玩机器’转变为‘人机互撩’,这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消费级机器人产品的娱乐智能化发展趋势。”乐森机器人发言人说。



更多信息可以来这里获取==>>电子技术应用-AET<<

查看全文

点赞

肥猫看科创

作者最近更新

  • 电感传感器:看不见的“眼睛”,感知世界的隐形助手
    肥猫看科创
    4天前
  • 测力传感器:让“力”变得看得见的小帮手
    肥猫看科创
    5天前
  • 一聊就懂的TOF传感器:它如何让我们的世界“看”得更清楚
    肥猫看科创
    5天前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传感器应该推进人工智能实现整体进化

    2018-12-07

  • 华为首款AI音箱:可通过HiLink开放协议控制19个家电品类

    2020-02-21

  • 本田将在CES展出自动驾驶作业车和机器人新品

    2018-12-14

  • 日本新研究:人工智能或能提前一周预测台风

    2019-01-08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肥猫看科创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