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各行业融合催生多元应用价值

智能制造网 20200713

  • 人工智能
  • 智慧城市
  • 产业应用
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有时候简直超出人们的想象,早先只能在电影、漫画中出现的“黑科技”,如今有许多已经变成了现实。或许再过几年,人工智能还有更多创新型应用出现在我们面前,带给我们新的感触和体验。与此同时,传统行业与AI结合后,人们在城市管理、经济发展和娱乐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将享受到AI向善的赋能力量。

  7月9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众多业内科技巨头齐聚一堂,共商AI产业发展大计。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通过视频致辞,他说,“整体来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技术创新日益活跃,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与行业融合应用不断深入,发展前景可期。”

  的确,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总体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态势,未来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走向,已成为了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对于今后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来说,技术成果加快转化、应用模式加速创新、行业规范日益健全、尖端人才开发软件、系统等,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拿上海来说,截至目前,上海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共有1116家,2019年规上企业产值约1477亿元,比2018年增长10.7%。围绕产业链各个环节集聚发展,上海形成了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微软、阿里、腾讯、百度、亚马逊等龙头企业纷纷在围绕产业生态在上海布局。

  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披荆斩棘”、“乘风破浪”,驶入了一片风光旖旎的新海湾。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规模超过51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超过2600家。与此同时,新一批世界级应用场景正在上海等地全力打造。

  从企业布局来看,不少人工智能企业正紧抓“AI+新型基建”的契机展开角逐赛。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逐步走出了一条由需求导向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应用倒逼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发展路径。而在政策扶持、技术攻关提速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产业广阔的增强前景也分外引人期待。

  根据德勤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全球市场分析机构Sage的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GDP带来15.7万亿美元的增长。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预测,今年全球的人工智能市场将达到6800亿元人民币,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将达到710亿元人民币。

  实际上,中国发展人工智能已具备政策、应用场景、海量数据资源等几个方面的优势。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中国的人工智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例如,在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领域,中国已经超过某些国家。

  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坚持更深更广的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人工智能国际治理营造规范有序发展环境,将为接下来人工智能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各类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人们享受便捷智慧生活提供更为强大的支撑。

  人工智能在一定层面上改变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甚至对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带来重大影响。今后人工智能在规模化应用时,也必须跨过行业规范、法律法规、文化伦理等关口,规范、有序地融入各个行业发展的历程。

  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有时候简直超出人们的想象,早先只能在电影、漫画中出现的“黑科技”,如今有许多已经变成了现实。或许再过几年,人工智能还有更多创新型应用出现在我们面前,带给我们新的感触和体验。与此同时,传统行业与AI结合后,人们在城市管理、经济发展和娱乐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将享受到AI向善的赋能力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点赞

智能制造网

作者最近更新

  • 一周趣评:两大运营商发布三季度季报;亿纬锂能发布新储能电池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 以标准化抢占产业高地 人工智能领域首批国标呼之欲出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 借风势,乘风起!用技术“数”写“数字中国”新篇章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美国多个城市安装智能传感器用于减少街道交通事故

    2018-12-03

  • 诺基亚推出基于区块链的智慧城市传感系统

    2018-12-06

  • 城市街道社区装设上万传感器实现智能精细化管理

    2018-12-07

  • 传感器应该推进人工智能实现整体进化

    2018-12-07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智能制造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