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管理公用事业基础设施中的物联网安全风险对战胜新兴威胁至关重要

iotforall 20221115

  • 物联网安全
  • 关键基础设施
  • LoRaWAN
插图:© IoT For All 随着近年来多次大规模勒索软件攻击的发生,包括在公用事业行业中的攻击,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未来物联网(IoT)基础设施领域的安全应是什么样子。根据毕马威25年度全球首席执行官调查报告,44%的能源、公用事业和资源行业的首席执行官将网络威胁列为“前三名”的担忧,略低于健康风险(45%)和气候变化(49%)。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所有行业的网络攻击也急剧增加。这些CEO正感受到当前及未来网络攻击所带来的威胁,他们必须考虑采取哪些措施以避免成为受害者。 “LoRaWAN规范从一开始就将安全性作为关键要素进行设计,提供最先进的安全特性,以满足高度可扩展的低功耗物联网网络的需求。”——Ken Lynch 点击推文 根据Gartner的一份报告,“对关键基础设施行业组织的攻击数量激增,从2013年的不到10起增加到2020年的近400起,变化幅度高达3900%。”随着运营越来越互联,各行各业的公司正在努力实施最佳的安全措施,以缓解这些攻击。通过像LoRaWAN这样的网络协议中内置的强大物联网安全功能,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的关键基础设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安全。然而,随着网络犯罪分子变得越来越狡猾,一些组织可能会选择考虑增加额外的安全层,以保护关键信息。 **公用事业基础设施中的物联网安全风险** **当前情况:** 令人担忧的是,在某些情况下,物联网设备或来自设备的通信没有正确实施安全措施。如果使用了低强度的安全性或静态密钥,就更容易被恶意行为者攻击系统。目前存在的安全漏洞包括中间人攻击、重放攻击、延迟、依赖过时的操作系统、没有真正的端到端数据安全,以及处理能力较低。 **未来趋势:** 公用事业的未来正朝着远程管理与设备(如电表)的访问方向发展,这将扩展连接基础设施。虽然这带来了更高效的运营方式,但也可能引入新的安全漏洞。正因如此,公用事业基础设施提供商需要考虑在使系统对网络犯罪分子更可见的同时所带来的网络风险,并做好准备来防范攻击。 **结果与未来规划** 当攻击成功地对基础设施实施时,所造成的损害可能会对人类安全产生长期影响,并影响设备、系统以及它们所提供的服务。当黑客能够捕获这些系统中的敏感数据并加以操控时,就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包括整个系统停摆。 随着连接性的增强所带来的可见度,意味着那些在公用事业基础设施领域的机构需要实施能够覆盖黑客可能试图利用的任何漏洞的安全措施,通过物联网网络的每一个“跳转”(hop)提供真正的端到端有效载荷保护。一个考虑方向是通过在终端设备中嵌入安全技术以保护数据,使其在最早阶段就以最高强度进行保护。该安全库由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控制,并应能抵御未来的攻击。政府监管的认证,如FIPS 140-3,也是保护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功能之一。 保障物联网部署的安全不仅仅是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还需要遵循实施的最佳实践并遵守行业安全标准。LoRaWAN规范从设计之初就将安全性作为关键要素,提供最先进的安全功能,以满足高度可扩展的低功耗物联网网络的需求。此外,诸如MTE(微令牌交换)和MKE(受控密钥加密)等额外的安全层,也受到具有前瞻性的网络运营商和公用事业基础设施提供商的支持,以保障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业务应用的安全。 推文 分享 邮件 远程管理 公用事业管理 连接性 网络安全 物联网 → 远程管理 公用事业管理 连接性 网络安全 物联网

查看全文

点赞

iotforall

作者最近更新

  • How to Implement Device Convergence for Sigfox & LoRaWAN
    iotforall
    2023-12-22
  • Edge and IoT Predictions For 2024
    iotforall
    2023-12-22
  • IoT Device Security Challenges: Calling for Consumer Vigilance
    iotforall
    2023-12-20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解读物联网攻击:僵尸网络与DDoS攻击

    2019-09-19

  • 微芯科技和艾睿电子将合作推出独家边缘设备和边缘计算解决方案平台

    2020-02-21

  • 据报告显示,90%的企业IT人员对抵御黑客大规模攻击并无信心

    2020-02-24

  • 国外研究如何用光传感器窃取智能灯泡及个人的隐私数据

    2020-03-02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iotforall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