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物联网可以帮助应对自然灾害

iotforall 20221214

  • 应急响应
  • 灾害监测
  • 卫星物联网
插图:© IoT For All 世界各地的社区开始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剧烈影响。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使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事件成为新常态。上个月在佛罗里达州和古巴登陆的飓风艾安(Hurricane Ian)是该地区几十年来最具破坏性的风暴之一。2018年摧毁波多黎各基础设施和电网的飓风玛丽亚(Hurricane Maria)是有记录以来21世纪最致命的大西洋命名飓风。这些灾难的强度正在增强。事实上,世界气象组织表示,过去50年间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自然灾害数量增加了五倍,这种令人担忧的趋势预计还将持续。 “随着全球气候挑战的加剧,领导者应考虑采用卫星物联网解决方案,以帮助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对地球本身造成的损害。”——Globalstar 问题不在于自然灾害是否会发生,而在于何时发生。随着全球气候挑战的加剧,领导者应考虑采用卫星物联网解决方案,以帮助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对地球本身造成的损害。 **基于卫星的物联网与数据驱动的应对计划** 物联网技术使政府领导者可以远程监控能源资源,并根据物联网传感器收集和传输的数据创建详细的灾难应对及恢复计划。由于卫星物联网在传统网络无法覆盖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连接,它能够提供对资产和运营的先进可视性。在灾害应对计划的各个阶段,了解人员、车辆和设备的位置至关重要。卫星物联网使灾害管理团队能够了解可用资源,并据此协调行动。 安装在车辆和设备上的资产追踪器可以根据灾难的规模,每几分钟甚至每天一次提供准确的GPS坐标。一定程度的洞察力可以提高每项救援工作的效率和速度。政府领导者如果能提前制定灵活、全面的应对计划,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和建筑结构的损失。在计划中使用卫星物联网技术,使领导者在看似不可控的情况下重新获得部分控制力。 **随着自然灾害的持续增加,可靠连接变得愈加关键** 我们的世界依赖于技术,而技术则依赖于稳定的能源供应。近年来,野火、洪水、地震、冰暴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不断增加,这是美国停电次数和时长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城市系统可能在瞬间瘫痪,断电可能持续从一天到几个月不等,蜂窝网络覆盖也可能迅速变得稀少。 当受灾社区的关键基础设施处于危险中时,自然灾害的后果会加剧。领导者可以使用基于卫星物联网的消息系统,与医院、养老院和心理健康机构等脆弱社区保持联系。卫星系统不会因极端天气或自然灾害而受到影响,可以在蜂窝网络无法覆盖时确保持续的连接,以便发送小型数据包,例如状态更新或资产位置。 在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前几天,通过接入物联网卫星网络监控能源资源,可以识别节能机会并消除低效率。它还可以检测异常和非正常模式,这些可能预示潜在故障,有助于风险缓解。 在灾害发生后,物联网卫星技术即使在断电情况下,也能为救灾人员提供最新的位置信息。公用事业提供商可以利用远程感应设备了解应迅速部署修复人员的位置。他们还可以预测哪些区域应提前部署修复人员,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恶劣天气。 停电,尤其是与天气相关的停电,几乎总是伴随着交叉和相关的现象,这些现象会造成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和健康损害。卫星物联网技术正在革新灾害准备和恢复的能力。随着我们继续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必须优先考虑准备。投资和采用新兴物联网技术的长期好处是无价的。 推文分享分享邮件 连接性 卫星 数据分析 应急响应 GPS 连接性 卫星 数据分析 应急响应 GPS

查看全文

点赞

iotforall

作者最近更新

  • How to Implement Device Convergence for Sigfox & LoRaWAN
    iotforall
    2023-12-22
  • Edge and IoT Predictions For 2024
    iotforall
    2023-12-22
  • IoT Device Security Challenges: Calling for Consumer Vigilance
    iotforall
    2023-12-20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33秒:地震预警还能再早一点吗?

    2020-07-16

  • 中国卫星激光通信“行云二号”实现稳定双向通信

    2020-08-17

  • 联发科与Inmarsat实现首个5G卫星物联网数据连接

    2020-08-20

  • Skylo与索尼合作开发卫星窄带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

    2020-08-25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iotforall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