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灯实验室,生命科学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扛把子”!

有芯者 20221218

  • 机器人
  • 人工智能
  • 实验室自动化
新冠疫情让大规模核酸检测成为防疫刚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将相关研发工作列为企业发展“第一战略要义”,三年疫情的催生下,实验室自动化这一“不温不火”行业正悄悄崛起。

几年前,雷军凭一句“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将互联网创业潮推向峰值,旨在说明创业成功的本质是找到风口,顺势而为。

无论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对于那些极具创新、研发精神的企业而言,一场三年未见“硝烟”的战役,足以被冠以互联网潮之后的又一个风口,让实验室自动化与智能化堪称极端环境下的“救命稻草”。

然而,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实验室自动化、智能化并非这两年才有的新兴事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在升级自动化的同时也集成了许多智能化元素,如借助AI、大数据、物联网、5G 等新兴技术,旨在缔造新一代未来实验室。

国内的实验室水平,究竟如何呢?

根据自动化的程度和规模,现在实验室自动化大致可分为4个层级:单一设备自动化自动化、工作站形式自动化、流水线形式自动化,机器人形式智能化。

实验室自动化1.0阶段:

单一设备自动化自动化,功能比较单一,一个自动化设备往往只有一种或一两种功能,需要人来操作使用,只解决了检测工艺流程中的一步或一两步。例如自动化配液,自动化称量,自动化离心,自动化消解以及自动化测试等操作

实验室自动化2.0阶段:

工作站形式的自动化,仍然属于设备自动化范畴。一台设备整合了多种功能,一个批次可以处理一定数量的样品,一个批次内可以做到无人值守,批次之间需要人工补料和下料。例如,液体处理工作站

实验室自动化3.0阶段:

流水线形式的自动化,自动化设备与设备之间自动传输样品,实现了全实验室自动化,多以流水线形式呈现,类似于工业自动化。流水线形式自动化应用最多的是医学检验,如生化检测自动化流水线、免疫检测自动化流水线、血液检测自动化流水线、微生物检测自动化流水线等

实验室自动化4.0阶段:

智能化自动化的实验室,属于流程自动化,在全实验室自动化3.0基础上,加入人工智能,实验室自动化4.0技术,不仅仅代替劳动力,而且还代替了一部分脑力劳动,具有机器学习、自动判断、自我决策能力。

目前,国内大多数实验室仍处于1.0或2.0阶段,但也不乏一些优秀的国内外企业代表正在向3.0/4.0阶段进军,比如安捷伦等巨头单位。

如何杀出“重围”,提前入驻蓝海市场,建造护城河,成为各家的燃眉之急。鉴于自动化在工业、3C等领域已相对成熟,加之“风口”影响,生命科学被理所当然地锁定为企业新赛道。

当然了,事物的发展总是要遵循客观规律,产品的迭代更新也是如此。

由于国内大多数实验室仍处于1.0或2.0阶段,机器人形式智能化实验室水平无法一蹴而就,且国内外无明显差异,这就让诸如无人值守的“黑灯实验室”一时间风头无二。

所谓“黑灯实验室”,即研究人员只要利用平台将自己的思路编程表达出来,系统即可高效完成。期间,引入机械手、机器视觉、AI决策模型等先进技术;对实验室和关键检验设备做最小程度改造,实现系统级联和闭环打通;替代人工完成重复或人所不能及的工作成为“黑灯实验室”面临的新挑战。

基于此,为深入了解我国实验室自动化、智能化最新进展,仪器信息网将于12月22日开播,讲解后疫情时代,实验室自动化、智能化在生命科学为代表的领域范围内的应用实况。

来自陆军军医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的几位权威专家将领衔开讲!

免费报名: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labautomation20221222/


查看全文

点赞

有芯者

作者最近更新

  • 纯晶圆代工厂格芯收获一家GaN研发商
    有芯者
    2024-07-03
  • 3年净增13亿连接,蜂窝物联网芯片和模组市场面临哪些变化?
    有芯者
    2024-06-19
  • WSTS上调芯片市场预期:今年将增长16%至6112亿美元
    有芯者
    2024-06-1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深圳机器人产业2017年产值超千亿元

    2018-12-05

  • 传感器应该推进人工智能实现整体进化

    2018-12-07

  • 未来高端惯性传感器市场将借机器人和工业应用迎来新增长

    2018-12-07

  • 华为首款AI音箱:可通过HiLink开放协议控制19个家电品类

    2020-02-21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有芯者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