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双胞胎vs.建筑信息模型(BIM)

iotforall 20230203

  • 数字孪生
  • 建筑信息模型
  • BIM建模
插图:© IoT For All --> 数字孪生已成为创建建筑或城市全生命周期各阶段中详细数据模型的首选方法。但数字孪生与建筑信息建模(BIM)软件之间有何区别?行业内对于这两种重要技术的区分一直存在混淆,这是可以理解的。这种困惑主要源于BIM软件注重以数字化方式表示物理空间,而数字孪生的早期定义则是物理对象或空间的数字化复制品。关键区别在于这两种技术的使用方式。数字孪生最适合用于建筑的维护与运营,而BIM最适合用于建筑的施工与设计。什么是建筑信息建模?我们先从BIM谈起。和数字孪生一样,BIM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它像许多软件项目一样,最初源于研究!早期的研究者如查克·伊斯特曼在BIM这个词普及之前就使用了“建筑描述系统”这一术语。同样地,直到2000年代初,随着Autodesk、Bentley Systems等公司的推动,BIM才真正进入主流。BIM在早期研究阶段的核心目标至今仍然适用。BIM的开创者们认为,这种系统对于大型项目的承包商来说非常重要,既能提供可视化的模型,又能提供定量的数据,同时也可用于材料订购和施工安排。早期的BIM假设至今仍然成立。即使在今天,领先的BIM软件供应商也会向建筑、工程和承包商(AEC)说明,通过一个集中的3D数字模型作为建筑参考点,能够节省成本。这种模型使团队更容易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协作和调整设计。其优点包括通过减少错误、改进时间线和预算管理,从而降低项目风险。听起来相当全面,类似数字孪生,但它们在一些关键方面有所不同。BIM 与数字孪生的比较 1. BIM用于设计与施工 BIM专注于设计与施工阶段的协作与可视化,而不是运营与维护。如上所述,BIM的初衷并不是创建一个实时、动态的建筑运营模型,而是帮助建筑师设计和建造建筑物。BIM软件的重点在于创建一个可视化的设计与建造流程,展示建筑的物理与功能特性。在新建项目的初步设计和原型阶段,可视化对于AEC理解空间关系至关重要。与数字孪生不同,这种物理信息模型是为“在建”阶段的建筑而设计的,而不是为那些每天被使用和居住的建筑所设计的。“建筑信息建模关注的是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数字孪生则关注人们如何与建成环境互动。” – ThoughtWire 2. BIM并非为实时运营管理设计 数字孪生正迅速被视为建筑技术堆栈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它能提供一个实时的、全面的建筑环境图像。数字孪生可以提供有关建筑子系统当前状态的信息,例如在HVAC或照明系统可能故障时,建筑使用者的行为对其造成的影响等。它是一个随着资产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而不断演化的模型。BIM是数字孪生的重要数据输入来源,但仅凭BIM无法回答设施经理在优化运营时可能提出的问题。3. BIM关注建筑,而非人 根据Gartner的预测,数字孪生的下一次演进将看到其应用从单纯的资产扩展到整个组织,甚至包括组织的数字孪生(DTO)。这意味着人员、流程和行为也将成为重要的数据来源,为数字孪生提供关于建成环境的更多背景信息。如果商业房地产(CRE)的趋势继续转向理解使用者并提升工作场所体验,那么数字孪生无疑将在资产生命周期的设计和建造阶段超越BIM软件。当我们开始从以人为本和灵活的角度来规划和设计建筑时,我们的建筑信息模型也需要随之演变,以包括人们的行为模式和能够满足他们健康需求的空间设计。再次强调,BIM本身无法实现这些目标。最初发布于2020年6月24日。更新于2023年2月1日。 推特 分享 分享 邮件 456次分享 人工智能 自动化 云软件 政府与城市 工业自动化

查看全文

点赞

iotforall

作者最近更新

  • How to Implement Device Convergence for Sigfox & LoRaWAN
    iotforall
    2023-12-22
  • Edge and IoT Predictions For 2024
    iotforall
    2023-12-22
  • IoT Device Security Challenges: Calling for Consumer Vigilance
    iotforall
    2023-12-20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达索系统揭密其战略发展方向:从物质世界到生命科学

    2020-02-25

  •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将贯穿未来建筑施工的全过程

    2020-03-05

  • 智能交互式机床可实现具有人类感知的生产系统

    2020-04-26

  • 工业互联网9本白皮书成功发布

    2020-04-24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iotforall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