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显示,神秘画像可能是拉斐尔的作品
在一场艺术与尖端人脸识别技术的交汇中,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利用人工智能得出结论,一幅圆形绘画作品《德布雷西圆形画》(又称“圆形画”),描绘圣母玛利亚与圣子耶稣,很可能是意大利大师拉斐尔所绘。然而,许多艺术史学家坚持认为,这幅《圆形画》其实是另一位画家仿照拉斐尔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西斯廷圣母》所作。拉斐尔创作《西斯廷圣母》是在1513年左右,为意大利皮亚琴察的圣西斯托教堂而作。但自18世纪以来,这幅画主要悬挂在德国德累斯顿的宫殿和博物馆中。新分析结果并未说服所有人,反而成为围绕《圆形画》来源长达40年争论的最新一轮。这幅画在1981年由艺术收藏家乔治·莱斯特·温沃德从与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之妻亨丽埃塔·玛丽亚皇后有关系的贵族家族手中购得。温沃德去世前设立了信托基金,旨在保护其艺术收藏并允许对这些作品进行研究。在最新发现之前,对《圆形画》中颜料进行的拉曼光谱分析和X射线检测,以及相关历史研究,都曾表明可能是拉斐尔所绘。但许多专家对此归属表示质疑。在最近的分析中,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名为“深度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系统,该系统已训练数月用于人脸识别。该程序仔细分析了《圆形画》和《西斯廷圣母》中人脸的数千种特征,包括比例、色彩、纹理和明暗处理等。“包括这些以及更多内容,”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视觉计算教授哈桑·乌盖尔表示,他进行了这项分析。拉斐尔绘制的《西斯廷圣母》,1512–1513年。这幅油画目前由德国德累斯顿州美术馆收藏。图片版权:VCG Wilson/Corbis 通过Getty Images提供。根据人工智能的分析结果,两幅画中圣母的形象相似度达到97%,而圣子的形象相似度达到86%。乌盖尔表示,这种高度的相似性表明,这两幅作品应出自同一位艺术家之手。“我不能百分之百确定,”他说,“但可能性非常高。”然而,许多艺术史学家仍然不认同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圆形画》与《西斯廷圣母》之间高度雷同恰恰说明问题。“它在任何有趣的方面都并非变体,”美国东北大学专研意大利文艺复兴与地中海艺术与建筑的卡米·布罗瑟斯表示。“这更像是拉斐尔之后的复制品,而不是他本人或其弟子所作。”伦敦的艺术史学家伊普以及南加州大学的丽莎·庞同意这一观点。伊普指出,人工智能只是分析了表面的相似之处。“艺术家归属还需要考虑社会和历史因素,”比如工作室惯例或材料使用的时代错位,而人工智能无法做到这一点,他说。此外,庞表示,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复制盛行”的时代。“拉斐尔的作品在当时就已经被频繁复制,”她说。而早期对《圆形画》的光谱分析发现了一些16世纪使用的颜料痕迹,这或许实际上检测到了一幅使用16世纪颜料以显得真实的后期仿作,她补充道。目前拥有德布雷西《圆形画》的信托基金的名誉秘书蒂莫西·本尼听到过类似质疑。但他坚信,这幅画应是拉斐尔所绘,甚至可能是在他创作《西斯廷圣母》之前完成的。本尼表示,这两幅作品都是画在画布上的,而拉斐尔当时并不熟悉画布绘画。他更习惯于在壁画的灰泥墙、纸张或羊皮纸(由小牛皮制成)上作画。“拉斐尔需要在画布上绘画进行练习,而《圆形画》正好提供了这个机会,”本尼说。目前,这幅德布雷西《圆形画》被封存。但本尼表示,接下来确认其真伪的步骤是邀请艺术专家进行检查。
查看全文
作者最近更新
-
我们进化的历史可以教会我们人工智能的未来scientific2023-11-11
-
“ChatGPT检测器”以前所未有的准确率识别人工智能生成的论文scientific2023-11-11
-
人工智能需要规则,但谁将拥有制定规则的权力?scientific2023-11-07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