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首创开放式新架构,实现 615 公里光纤量子通信

我是程序员 20230315

  • 量子通信
  • 光纤传输

感谢IT之家网友 航空先生 的线索投递!

IT之家 3 月 9 日消息,IT之家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官方公众号获悉,近日,该院袁之良团队,利用光频梳技术首次实现开放式架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完成 615 公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实验。该架构在确保量子通信安全性的同时,能大幅降低系统建设成本,为我国建设多节点广域量子网络奠定基础。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量子密钥分发基于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和一次一密的加密方式,可实现无条件安全通信。2018 年英国东芝欧洲研究所提出新型双场协议,使得安全成码率以信道衰减的平方根线性下降,在无中继的情况下可突破码率界限,是实现 500 公里以上光纤量子通信的可行方案。

双场协议的实现需要两个异地的独立激光源在第三方远程节点处实现稳定的单光子干涉,但通信双方激光源的微小频差与长距离光纤造成的快速相位漂移都对干涉有重要影响。目前,传统的方案是在遥远两地间架设服务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然后通过时频传输或者光学锁相环等技术,完成两地激光源的频率锁定,这种闭合光纤架构(见图 a)非常不利于多节点的广域量子保密网络应用。

a)传统闭合光纤架构;b)北京量子院研发的开放式架构

袁之良团队基于自主开发的相干边带稳相与异地激光源频率校准技术,研制出首个开放式架构、无需服务光纤的新型双场量子密钥分发系统(见图 b),实现了低损耗光纤四百公里级、五百公里级、六百公里级的安全成码,并且打破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的码率界限,还成功演示了臂长差为百公里的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目前最长臂长差记录)。

相较之前的实验成果,量子信号光的相位漂移速率降低 1000 多倍,大大降低相位参考光的噪声影响,有助于光纤量子密钥分发距离向千公里级别突破。基于光频梳的开放式架构有利于未来构建多用户多节点的城际量子保密网络,并对基于单光子干涉的分布式量子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查看全文

点赞

我是程序员

作者最近更新

  • 紫光国芯登陆新三板
    我是程序员
    2024-07-20
  • 拜登政府又要为美国芯片行业“爆金币”?主要因为这一重大隐患……
    我是程序员
    2024-07-02
  • 四月同比增长5.7%!我国制造业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我是程序员
    2024-05-29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如何解决CAN总线超强干扰使系统可靠运行?

    2020-03-05

  • 基于量子中继的量子通信网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020-03-18

  • 在钻石中保存量子态:迈向量子互联网的一小步

    2020-04-03

  • 多国已未雨绸缪 量子通信布局起风了

    2020-05-11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我是程序员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