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半导体真的能拯救摩尔定律吗?

大比特商务网 20201027

  • 二维半导体
  • MoS2材料
  • 液态金属沉积
过去多年里,半导体行业见证了集成到硅微芯片中的晶体管数量每两年翻一番,但现在,这种状态正在逐渐减弱,研究人员正在想出新的方法来保持摩尔定律的发展。一种具有令人兴奋的前景的方法采用液态金属来生产具有原子级厚度的二维半导体材料。

  过去多年里,半导体行业见证了集成到硅微芯片中的晶体管数量每两年翻一番,但现在,这种状态正在逐渐减弱,研究人员正在想出新的方法来保持摩尔定律的发展。一种具有令人兴奋的前景的方法采用液态金属来生产具有原子级厚度的二维半导体材料。这使得能够在源极和漏极之间创建晶体管沟道,该沟道比硅晶体管中所采用的沟道沟道要薄大约一个数量级。此外,它们还具有令人着迷的特性,例如各种带隙和载流子浓度,以及独特的转导特性(unique transducing properties)。

  “这些材料中的自由电荷载流子(即电子和空穴)提供了途径以及降低了充电散设(charge scattering)”,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 Kourosh Kalantar-Zade说。“这意味着极小的阻力。从理论上讲,由于其非常薄的特性,它们还可以非常快速地切换,并在非工作状态下关闭至绝对零电阻。”

  但是,一些障碍使得将这些新材料用作集成电路的超薄半导体非常困难。除了在生产中产生的缺陷会抑制电子流动外,迄今为止的主要问题还在于使用传统的沉积方法生产时,其平面上存在的晶粒阻挡层(grain barriers)。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Kalantar-Zadeh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新的沉积方法,以生产一种最有前途的超薄半导体材料,即二硫化钼(MoS 2),并且没有晶粒阻挡层。

  “我们利用镓(gallium)的独特功能,与汞不同,它的危害性要小得多,只有29.8度时才具有变成液体的惊人质量 ,”  Kalantar-Zadeh研究小组成员的研究人员王一芳(音译)说。她说,由于镓是一种熔化的金属,因此其表面在原子上是光滑的,但与常规金属一样,其表面提供了大量的自由电子以促进化学反应,这对于新的沉积方法很重要。

  Kalantar-Zadeh解释了以下方法。钼和硫的来源靠近液态镓的表面。这引起化学反应,形成钼硫键,进而产生MoS 2。新形成的材料像皮肤一样在镓的原子光滑表面上生长,因此自然形成且没有晶粒。该过程在水溶液中进行并且需要退火以去除水合。然后,使用与距离有关的表面力(例如静电力或偶极力)将其从镓液中去除,并将其转移到准备转变成晶体管元件的衬底上。这样的力在液态金属的表面上不存在,因此合成的MoS2不会粘附在其表面上。


  Kalantar-Zadeh说:“与传统的需要硅衬底的芯片不同,二硫化钼表面可以沉积在几乎所有类似玻璃和聚合物的非金属上。您可以将其推出或打印到任何您喜欢的地方。例如,如果您想要柔性的东西,如果您想弯曲它,则可以将其沉积在合适的聚合物基材上以生产柔性电子产品。”

  并且由于材料比硅更薄,因此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多个层,同时也可以使用标准芯片封装。

  他们这个实验已经已经证明了沉积方法的可行性,研究人员现在正在努力简化沉积方法,以便可以将其从实验室转移到商业晶圆厂,Kalantar-Zadeh估计可以在未来几年内完成。

  研究人员还计划扩展该方法,以创建其他二维半导体,电介质和导电材料,例如砷化镓,硫化镓和氧化铟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点赞

大比特商务网

作者最近更新

  • 村田将额定电流为20A的片状铁氧体磁珠商品化
    大比特商务网
    2022-09-05
  • 京泉华拟投资10亿元河源市京泉华科技有限公司建设项目
    大比特商务网
    2022-09-05
  • 太阳诱电:支持150℃汽车用多层型金属功率电感器实现商品化
    大比特商务网
    2022-09-06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台积电成功开发出单晶氮化硼技术,将应用在先进制程技术中

    2020-03-17

  • 台积电开发出大面积晶圆尺寸的单晶氮化硼成长技术

    2020-03-30

  •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团队突破双层二维半导体外延生长核心技术,成果登上《自然》正刊!

    2022-05-10

  • 国内团队在2D半导体上取得了新突破

    2022-05-13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大比特商务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