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所在自旋神经形态器件方面取得新进展

仪表网 20230330

  • 神经形态计算
  • 自旋电子器件

  【仪表网 研发快讯】生物启发脉冲神经网络架构有望通过模拟人脑的高算力、高并行度、低功耗等特性,解决冯·诺依曼架构存储墙和能效瓶颈等问题。然而,面向构建脉冲神经网络的神经形态硬件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基于传统CMOS的神经形态芯片通常需要数十个晶体管和若干电容;基于新型存储器等新原理神经元器件亦需集成额外电容或复位操作电路,且耐久性受限,难以满足高频神经元器件的信息整合处理需求。自旋电子器件具有高能效、高耐久性及更丰富的物理特性,成为神经形态硬件开发最具潜质的载体之一。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微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刘明院士团队基于合成反铁磁异质结构,通过界面工程有效调控磁畴壁动力学特性,在无需电容和复位电路的情况下实现了具有积累-泄露-放电-自复位特性的神经元器件及阵列。该团队提出并验证了体系焦耳热依赖的Ruderman-Kittel-Kasuya-Yosida交换作用和内建磁场相互竞争驱动磁畴壁往复运动物理机制,有望实现高放电率(17 MHz)、低能耗(486 fJ/spike)神经元集成器件。该工作结合负微分电阻器件特性构建了“winner-takes-all”的神经元电路模块,提升了脉冲神经网络性能的同时可大幅降低网络功耗。该研究基于所开发的器件磁畴壁动力学物理模型模拟神经元行为特性,进一步构建了两层脉冲神经网络(兴奋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layer)。这一体系架构对Modified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MNIST)手写数字集的基准识别率达到88.5%,为神经形态计算领域提供了硬件开发的新思路。
 

  相关研究成果以Spintronic leaky-integrate-fire spiking neurons with self-reset and winner-takes-all for neuromorphic computing为题,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并被选为“编辑亮点推荐工作”。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的支持。
 

  a、b:自旋电子神经元器件磁光显微镜磁-电输运测试与磁光克尔数据图像;c、神经元器件磁滞回线;d、磁光克尔与霍尔电压信号LIFT特性。

查看全文

点赞

仪表网

作者最近更新

  • 压力仪表原理、选型、安装注意事项,这份指南请收好!
    仪表网
    06-24 08:20
  • 转子流量计安装选型避坑指南: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仪表网
    06-21 09:20
  • 超声波流量计选用、安装、调试、故障维修注意事项~
    仪表网
    05-26 14:45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科学家开发用于构建纳米电子和量子处理器的平台

    2020-03-25

  • 研究人员打造出或能像人类大脑一样学习的电子细胞

    2020-04-22

  • 仅由11个原子组成的传感器问世:能够实时捕获电磁波

    2020-05-27

  • 传感器微小化革命将至?仅由11个原子组成的传感器面世!

    2020-06-01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仪表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