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考虑ChatGPT禁令,英国ICO提供了关于生成人工智能的建议
英国数据监督机构信息专员办公室(Information Commissioner's Office, ICO)已警告正在部署和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如ChatGPT)的公司,确保客户信息保护应是其计划的核心内容。这一建议正值更多欧洲国家在考虑是否应禁止ChatGPT,同时其开发商OpenAI正在回答关于数据收集与处理方式的问题。英国信息专员办公室已就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如ChatGPT)向企业提出了建议。(Giulio Benzin/Shutterstock 摄)在周一发布的一篇博客文章中,ICO技术与创新总监斯蒂芬·阿尔蒙(Stephen Almond)列出了一份清单,包含八个问题,企业应在将人工智能纳入涉及客户数据的业务流程前,认真思考这些问题。“重要的是要稍作回顾,思考一下这项让自己的首席执行官‘有些害怕’的技术是如何使用个人数据的,”阿尔蒙写道,他指的是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对自家系统所做的评论。他还补充道:“无需太多想象力就能看出,一家公司若因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不当使用而迅速损害与客户建立已久的关系。虽然这项技术尚属新兴,但数据保护的原则并未改变——对于组织而言,有一条清晰的路线图,可以在尊重人们隐私的前提下进行创新。”自ChatGPT推出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迅速走红。ChatGPT是OpenAI推出的强大自然语言聊天机器人,目前基于其最新发布的GPT-4大型语言模型(LLM)。微软已将这项技术——该技术能够以详细且通常准确的文本回答问题——整合进其Office 356套件中,而谷歌和Salesforce等其他公司也在排队推出基于LLM的AI驱动生产力工具。企业应如何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以保护数据?然而,针对ChatGPT的反对声已经出现。Tech Monitor周五报道称,意大利已封锁使用该聊天机器人,除非OpenAI能保证其对意大利公民数据的收集和存储方式符合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意大利数据监管机构Garante Privacy(GPDP)表示,OpenAI在用户及其他相关方方面“信息不足”,也缺乏合法依据来证明其用于训练ChatGPT背后算法和模型的个人数据的收集和存储是合理的。阿尔蒙表示:“在开发或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组织应从一开始就考虑其数据保护义务,采取‘设计与默认即数据保护’的方法。” **合作伙伴内容** 乌克兰战争改变了网络犯罪的格局,中小企业必须提高警惕 为何食品与餐饮行业必须借助数字化以实现创新 韧性:自动化云灾难恢复的力量 “设计与默认即数据保护”方法是英国GDPR的一部分,它规定企业必须“在从设计阶段到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数据处理活动和业务实践中,融入或‘内置’数据保护措施”。 **订阅所有通讯** 注册我们的通讯 由《Tech Monitor》团队提供数据、洞察与分析 [立即注册] 阿尔蒙补充道:“这不是可选项——如果你在处理个人数据,那就是法律。即使你处理的个人数据来自公开来源,数据保护法规依然适用。”这篇博客继续列出八个要点,企业在希望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或构建自己的模型时必须考虑,涵盖透明性、不必要的数据处理,以及在自动化决策中使用人工智能的影响。它还鼓励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领导者考虑他们作为数据控制者的角色。 “如果你在使用个人数据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你作为数据控制者负有义务。如果你在使用或修改他人开发的模型,你可能是控制者、共同控制者或处理者,”阿尔蒙说道。 **欧洲国家考虑禁止ChatGPT** ICO的建议与英国对ChatGPT及其他人工智能系统的监管方式一致。上周,英国政府发布了一份白皮书,提出对人工智能采取轻监管、鼓励创新的策略,并表示无意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但其他欧洲国家正在考虑是否效仿意大利,禁止使用该聊天机器人。据彭博社周一报道,法国和爱尔兰的隐私监管机构已联系意大利GPDP,以了解意大利禁令的基础。 “我们正在与意大利监管机构联系,以了解其行动的法律依据,并将在所有欧盟数据保护机构之间协调此事,”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发言人表示。 与此同时,德国数据专员乌尔里希·凯尔伯(Ulrich Kelber)告诉《Handelsblatt》报纸,他的国家可能会效仿意大利实施类似的禁令。 根据网络渗透测试平台ImmuniWeb创始人、Europol数据保护专家网络成员伊利亚·科洛切内科(Dr. Ilia Kolochenko)的说法,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隐私违规行为“只是快速展开的法律麻烦的冰山一角”。 “自去年ChatGPT隆重推出以来,各类公司、在线图书馆,甚至那些其内容可能或已被用于训练生成式人工智能、而未获许可的个人——开始更新他们网站的使用条款,明确禁止将他们的在线内容用于AI训练,”科洛切内科表示。“如今,就连个别软件开发者在分发开源工具时,也正在将类似条款加入到他们的软件许可中,限制科技巨头在未支付作者分文的情况下,秘密使用其源代码训练生成式人工智能。” 他还补充道:“与当前隐私立法尚无明确答案、说明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侵犯隐私法相比,网站使用条款和软件许可则属于有成熟法律体系的合同法范畴,在大多数国家都有大量判例。在允许并可执行合同中约定违约金的司法管辖区,违反网站使用条款可能会带来严重的财务后果,除了禁令和其他合同违约的法律救济措施外,这可能会最终瘫痪AI提供商。” **阅读更多**:ChatGPT正在引发全球对人工智能的恐惧(AI FOMO)
查看全文
作者最近更新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