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物联网设备对你了解多少?
插图:© IoT For All --> 2018年,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的一对夫妇震惊地发现,他们的亚马逊Echo设备在他们未察觉的情况下悄悄录下了他们的对话,并将其发送给了通讯录里一个随机的人。亚马逊对此表示歉意,并澄清Alexa并不是故意录音,而是将对话中的一个词误认为唤醒词“Alexa”。那么,这些联网设备到底收集了多少信息?它们又会做些什么呢?一般来说,拥有智能设备意味着你会主动或无意中放弃一些数据,而你必须意识到其中的潜在风险。让我们来看看那些你应该注意的物联网智能设备,以及它们究竟存储了哪些数据。“一般来说,拥有智能设备意味着你会放弃一些数据,而你必须意识到潜在的风险。” -Zac Amos **#1:智能音箱存储语音内容** 据NPR和Edison Research的一项研究,35%的18岁以上美国人拥有一台类似亚马逊Echo或谷歌Nest的智能音箱。但有多少人意识到,它可能在悄悄地监听他们呢?亚马逊的Echo智能音箱会记录用户对它说过的一切内容,包括被误唤醒的情况。用户只需在应用的设置中滚动浏览语音历史记录,就可以听到这些录音。有一个人发现Alexa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记录下了大量的语音片段,甚至将它们编成了一首歌。除了在应用中存储这些数据,亚马逊本身也保存着这些录音。在一些著名谋杀案件中,亚马逊甚至把这些录音交给警方,作为家庭纠纷升级为暴力事件的证据。 亚马逊解释说,它们会利用这些录音来训练算法。换句话说,亚马逊的员工可以亲自收听这些片段。虽然大部分Echo的互动内容都很普通,但许多人仍然认为这种做法侵犯了隐私,特别是因为智能音箱通常在家中使用。此外,除了存储语音片段,亚马逊的Echo音箱还会记录温控器的设置以及用户开关灯的次数。 **#2:智能手表推测受孕周期** 苹果手表会收集用户锻炼时长、心率、心脏健康状况、环境噪音水平以及剧烈跌落的数据。它还可以追踪用户的睡眠时间表和生理周期,根据体温波动估算排卵时间。大多数用户都了解这些功能,并会加以利用。然而,如果发生网络安全漏洞,这些信息也可能泄露出去。2021年,超过6100万条来自Fitbit和苹果的健身追踪记录被泄露,其中包括用户姓名、出生日期、身高、体重、性别和地理位置。安全团队在数小时内修复了这个问题。然而,这一事件提醒我们,黑客攻击和用户粗心行为可能会利用这些设备及其数据,因此在分享健康信息时,少即是多。 **#3:智能电视可能回看观众** 智能电视是一种连接互联网的物联网设备,允许用户观看YouTube视频、滚动社交媒体或点播内容。本质上来说,它们只是被重新包装为电视的电脑。 2018年,“看电视”这一行为有了一个新的阴暗含义,因为智能电视制造商Vizio因跟踪用户观看习惯被罚款1700万美元。该公司曾记录用户观看的节目及其时间,并将这些信息出售给广告商和数据交易商。如今,Vizio承诺会在跟踪用户观看习惯或收集人口统计数据之前征求用户同意——但还有多少其他智能电视制造商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只是还没被抓住呢? **#4:智能牙刷影响保险费率** 牙科保险公司Beam使用其物联网连接的牙刷设备来激励用户改善口腔卫生。它会追踪用户如何护理牙齿,包括是否每天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是否持续两分钟,并为表现良好的人提供积分奖励。用户可以用积分兑换新的刷头和牙膏。当然,作为一家保险公司,Beam也从客户更加健康中获益——它会降低那些刷牙更频繁客户的牙科保险费用。 **#5:智能摄像头记录的不只是视频** Ring是一款受欢迎的家庭安全系统。除了追踪用户的访客情况,它还会存储用户的名字、邮政地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以及Wi-Fi网络信息。视频和照片会存储在亚马逊服务器上,最多保存两个月。此外,Ring网站还会追踪cookie、网页信标和网页服务器日志,用于广告目的。虽然该公司并未明确出售数据,但其隐私政策表示,Ring可以与为其提供服务的服务提供商(包括广告商)分享数据。换句话说,它几乎肯定会收集并出售数据,以生成定向广告。 **做出明智的决策** 谁最受益于智能设备——用户还是公司?大多数物联网设备会将数据传回母公司,用于市场研究,有些则越界收集敏感信息,或不征求用户同意。一般来说,拥有智能设备意味着你在放弃部分数据。商业模型是用一点点隐私换取便利或较低的价格。最终,如果一项服务是免费的,或者看起来好得难以置信,用户自己通常就是产品的一部分。是否可以接受,就取决于个人判断。 TweetShareShareEmail 连接性 消费者物联网 消费产品 网络安全 物联网 --> 连接性 消费者物联网 消费产品 网络安全 物联网
查看全文
作者最近更新
-
如何实现Sigfox与LoRaWAN的设备融合iotforall
2023-12-22 -
2024年边缘计算与物联网预测iotforall
2023-12-22 -
物联网设备安全挑战:呼吁消费者提高警惕iotforall
2023-12-20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