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起家的机器人 悄悄进驻全球餐厅

传感梦工厂 20230504

  • 服务机器人
  • 机器人调度系统

   一度站上风口的普渡机器人,又踩了一脚急刹车。

 

  成立于2016年,普渡机器人是张涛第三次创业,赶上三年疫情,无接触配送机器人认可度提升,公司走向高光下。

 

  专注于在餐饮场景落地,张涛把服务机器人送向海底捞、必胜客,也送向全球市场。

 

  去年7月,他宣布组织“瘦身”,“所有机器人公司永久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尽早跑通盈利模式。公司要依靠经营活着,而不是融资。”

 

  上个月,张涛刚刚出了趟国,拜访公司各地代理商,“未来3-5年计划持续深耕海外,建立覆盖更广的渠道体系。”

 

  瞄准商用

 

  对张涛而言,创立普渡机器人是水到渠成的事。

 

  创业前,他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专业领域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学,经常参加机器人比赛。

 

  “创业对我来说,是把技术跟商业结合,去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好方式。”张涛向《21CBR》表示。

 

  普渡的诞生恰逢国内AI、机器人风口期,张涛鉴于前几次创业积累,最终选择商用机器人这个细分领域。

 

  “工业机器人发展最早、行业最成熟,非标自动化的行业特点明显。家用机器人偏家电,技术门槛不那么高,且商用机器人,虽起步晚但发展空间大。”

 

  张涛认为,商用机器人作为标准化产品,可以升级算法,降低对核心零部件的要求,即整机硬件的集成设计能力,且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以算法为例,2016年之前,市场上主流的定位导航方式是在地上铺磁条,之后则是在天花板贴二维码(mark),部署落地场景,流程繁琐,客户也排斥改造装修房屋。

 

  张涛着手定位导航的探索,研发了一套vSLAM和激光SLAM融合的技术,搭载这些技术,送餐机器人落地应用前不再需要贴mark,而是通过算法自主提取天花板上的特征,实现精准送达。

 

  张涛还带着团队重点打造了一套机器人调度系统SCHEDULER,系统采取去中心化、灵活自组网通信方案与算法架构,每台机器人都能与同一网络里的任意机器人直接通信,快速计算和决策。

 

  如此一来,普渡配送机器人的场景适应性和灵活性大大提升。

  布控生产制造环节、自研核心零部件,是普渡机器人商业化的底座。

 

  对照汽车行业,张涛打了个比方:“特斯拉做自动驾驶,创新了视觉技术方案,比国内采用激光雷达的方案,更省钱。”

 

  普渡机器人的幸运,即外部环境变化几乎与技术自研并行。

 

  2017年,公司产品刚推出来,就拿了德国红点至尊奖;紧接着,在疫情防控时期推动大客户海底捞合作,与运营团队磨合三个月,从几十台机器的试投放,到现在几千台的常态化合作。

 

  深耕海外

 

  普渡的出海版图已覆盖中国、北美、欧洲等6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城市,全球累计出货5.6万台,其中海外销售4.5万台,占比超8成。

 

  下单客户包括肯德基、必胜客、萨利亚等餐饮连锁,以及万豪、希尔顿等酒店。

 

  张涛向《21CBR》介绍,普渡已组建起一个百余人的海外团队。

 

  “第一类base海外本土,陆续招聘当地人才,第二类base深圳,每年3-6个月出差海外,还有一部分留在深圳做后台支持。”

 

  为什么押注海外?

 

  张涛解释,过去几年疫情,海外发达国家的餐饮门店效益,与更高的人力成本矛盾凸出;海外客户的购买力更强,有意愿落地服务机器人提升服务质量。

 

  具体到市场推广上,普渡销售团队采取直销加代理的方式。不同的是,公司在海外最初采用代理模式。

 

  “现在我们全球共有数百个代理商,做好终端客户的客户售前售后服务。”张涛说。

 

  这套打法奏效。

  据灼识咨询,普渡已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商用服务机器人厂商,第二名企业出货量仅3万余台。

 

  “出货量大,是一个很好的牵引指标,让公司在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供应链等方面得到训练,快速复用这套能力,打造新品类。”张涛表示。

 

  2021年,公司在配送机器人的基础上,开辟清洁机器人业务版图。

 

  “商用清洁毕竟是个新业务,希望以克制的节奏去做,今年小规模放量,明年大规模销售。”张涛说。

 

  国内清洁机器人趋于红海竞争,已有渠道或助力普渡在海外市场先下一城。

 

  盈利考验

 

  更为紧迫的是盈利问题。

 

  张涛反思,在资本行情好的前两年,商用机器人公司不赚钱的问题被掩盖了,2022年遭遇资本寒冬时,必须要做一些业务和人员瘦身调整。

 

  调整后,整个2022年,普渡经营性现金收入同比增长近40%,出货量超2万台。

 

  “我们的技术、产品定义能力、供应链以及商业化销售体系,都已经走在行业前头,但我们还是一家并不成熟的创业公司。”

 

  张涛向《21CBR》透露,新一轮融资将继续聚焦于巩固基础工作。

 

  天眼查显示,近两年,普渡完成6轮融资,不乏5亿、10亿级投资,美团、红杉、腾讯、深投控、普华资本等明星资本,已纷纷加注。

 

  资本市场期待机器人赛道更多变现可能。IT桔子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不少主流机器人企业拿到新一轮融资,金额通常过亿,且不少公司已走到C轮。

  “按照推广话术——一次性买断一台3-5万元的机器人,按折旧时间5年算,相当于年均投入6000-10000元,每个月500-2000元。与聘用月薪4000元的员工相比,的确有很明显的成本优势。”

 

  一名行业人士向《21CBR》表示,商用机器人更接近C端,效益明显,比工业机器人企业更具有想象力。

 

  张涛表示,未来3-5年,产品和技术越来越成熟,市场渗透率越来越高。

 

  “无论如何,在市场面前要有敬畏之心。”

查看全文

点赞

传感梦工厂

作者最近更新

  • 净利最高增91%!国产高端惯性传感器龙头前三季度业绩爆了
    传感梦工厂
    10-17 19:56
  • 460万英镑!这家量子传感企业完成种子轮融资
    传感梦工厂
    10-01 13:47
  • 这家半导体键合设备供应商获得超10亿元战略融资!拓荆科技领衔
    传感梦工厂
    09-16 10:35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国产机器人市场概况及国际合作态势分析

    2019-08-26

  • 中国团队研发出机器人智能柔性执行器新品

    2019-09-08

  • 不同类型的国产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2019-09-10

  • AI助战疫情!服务机器人迎来新机遇

    2020-03-03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传感梦工厂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