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战疫情!服务机器人迎来新机遇

智能制造网 20200303

  • 人工智能
  • 服务机器人
实践证明,服务机器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很好地协助医护人员以及管控人员进行相关工作。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缘故,2020年东京奥运会能否如期举办还是个未知数。但是,可以乐观预计的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不会受到影响。因此,目前2020年北京冬奥会的赛事组织、场馆建设、交通规划等活动还在有序推进当中。日前,北京冬奥会服务型机器人创新产品测评大赛首轮名单也正是公布,共有11款服务机器人入选。

  早些年,机器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因此工业机器人产业也更先成熟。此后,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断拓宽,智能化水平持续提高,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产业开始崛起,全球机器人市场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

  竞相布局 AI助推服务机器人发展

  伴随人工智能概念的走红,近年来服务机器人行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资本市场对于服务机器人企业的兴趣升高,一些域外企业也积极入局,推动着服务机器人产品的加速创新。眼下,服务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陪护、餐饮、金融、家庭、教育等诸多场景中,展现出强势的市场前景。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近年来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保持较快增长,而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的增速要高于全球水平。2018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较大增长,或将触及300亿元关口。

  同时,在老龄化趋势凸显引发的人口红利消退、劳动力不足等情况下,各国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不断提升。因此,整个机器人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契机,各国对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视也持续提高,纷纷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

  在竞争加剧的形势下,服务机器人企业要想赢得市场,必然要在品牌与品质上持续加码。当前,对于服务机器人而言,自主避障、智能语音交互等技术已是市场考量的关键。因而对于企业来说,根据产品定位,更好地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机器人,不断提高服务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和安全水平,是赢得竞争的主流选择。

  勇战疫情 服务机器人迎来新机遇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对人员流动与接触的要求极为严格,服务机器人因此获得了重要的表现机会,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实践证明,服务机器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很好地协助医护人员以及管控人员进行相关工作。

  在武汉的很多医院,都已经投入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服务机器人。有协助陪护工作的,有送药送餐的,有代替人工进行消毒的,有进行清洁工作的,有帮助测量体温的,还有制作餐食的……这些服务机器人的投入,既减轻了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等群体的负担,也降低了因过多接触导致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

  除了在我国,其他国家也在疫情防控中积极应用服务机器人。据英国媒体的报道,美国在诊治该国的首例新型肺炎患者时,就投入使用了智能医疗机器人,辅助进行一些诊断性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医生只需要远程操作机器人就可以,不用进入病房和病人发生接触,提高了疫病诊疗的安全性。

  因此,鉴于服务机器人在这次疫情期间优异且全面的表现,专业人士纷纷给予了高度认可与赞誉。从市场角度分析,服务机器人在对抗疫情的许多环节都进行了“实战”部署,并取得不错的应用成绩,有利于相关产品在消费者群体中赢得更多的信任,未来市场前景显著向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点赞

智能制造网

作者最近更新

  • 一周趣评:两大运营商发布三季度季报;亿纬锂能发布新储能电池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 以标准化抢占产业高地 人工智能领域首批国标呼之欲出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 借风势,乘风起!用技术“数”写“数字中国”新篇章
    智能制造网
    2022-10-2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传感器应该推进人工智能实现整体进化

    2018-12-07

  • AI结合智能手机传感器 可预测人类压力水平

    2019-07-10

  • 简单的智能玻璃揭示了人工视觉的未来

    2019-07-12

  • 英特尔开发出含800万神经元的类脑芯片系统

    2019-07-18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智能制造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