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和“新兴”相遇,尼山对话探索人工智能更多可能

传感梦工厂 20230604

  • 人工智能
  • 数字文明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何让中华传统文化这一全人类的精神宝库延续至今,并以更让现代人接受的方式打开,无疑是极具现实性的破题。6月25日至27日,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将在山东曲阜尼山举办,对话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构建交流、互鉴、包容的数字世界”。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接过前人所递交过来的接力棒,是时代赋予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沃土,中华传统文化承载着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深刻思考——我们开放、包容、共享、共赢、文明的大国形象,努力构建的共建共享、美美与共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很大程度上正是对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

 

  得益于互联网发展让世界入口变得更宽,人工智能行业发生了深远变化,这是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势所趋。也要看到,当人工智能“越来越强”之际,很多人也衍生出理念层面的忧虑。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就曾指出,我们不仅仅在经历技术上的危机,也在经历哲学的危机。当技术已超然于时代,任何天马行空的想象都可能被印证,不管是好是坏。尤其是人工智能所面临着的数据隐私、安全隐患、技术瓶颈、算法局限性以及社会伦理等风险挑战,都成为亟待作答的立题,引发整个人类的思考。

 

  互联网时代下,没有哪个地方是封闭的岛屿,没有哪个人能够独自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在瞬息万变的发展语境之中,人类要深刻把握好人工智能这个“科技变量”,需要打开更多的“工具箱”,而儒家文化的智慧给了我们很多实质性的借鉴:“推己及人”的自省、“和而不同”的智慧、“天人合一”的境界、“仁民爱物”的宽容等思想理念,就蕴藏着解决人工智能所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

 

  从让智能机器人来作为中国象棋博弈的对手,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描绘传统国风……领略到人工智能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我们对于传统与现代的“美美与共”更加笃定。人工智能的英文缩写为AI,这恰恰与以尼山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所强调的“爱”同音。

 

  是同音,更要同行——此次尼山对话,就将聚焦“构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等议题,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相信,当“传统”与“新兴”相遇,就能探索人工智能的更多可能。

 

  对于现代人而言,让以尼山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焕发新时代的光彩,一次理念创新的有益尝试,就足以举重若轻。“人工智能”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上的关键词,就是一次积极的探索。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要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尼山是孔子的诞生地,在这钟灵毓秀、文脉悠长的文化热土上,在“人工智能时代:构建交流、互鉴、包容的数字世界”的对话主题中,我们共同见证“过去”与“未来”在此相逢。(谢伟锋)

查看全文

点赞

传感梦工厂

作者最近更新

  • 这家半导体键合设备供应商获得超10亿元战略融资!拓荆科技领衔
    传感梦工厂
    09-16 10:35
  • 这家MCU芯片企业获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战略投资
    传感梦工厂
    09-05 10:22
  • 赛微电子,投了一家传感器公司
    传感梦工厂
    09-04 14:09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传感器应该推进人工智能实现整体进化

    2018-12-07

  • 华为首款AI音箱:可通过HiLink开放协议控制19个家电品类

    2020-02-21

  • 本田将在CES展出自动驾驶作业车和机器人新品

    2018-12-14

  • 日本新研究:人工智能或能提前一周预测台风

    2019-01-08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传感梦工厂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