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自研芯片公司增资至19.2亿 6年已投资110家半导体相关企业 各手机厂商继续深耕自研芯片赛道

科创板日报 20230612

  • 手机厂商
  • 半导体投资
  • 自研芯片

《科创板日报》6月10日讯(记者 李明明) 近日,上海玄戒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15亿元人民币增至19.2亿元人民币。

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12月,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总经理为小米高级副总裁曾学忠,监事为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其经营范围含信息系统集成服务;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软件开发;电子产品销售;半导体分立器件销售;电子元器件零售等,由X-Ring Limited全资持股。据悉,玄戒公司的成立,曾被业内视为小米在自研芯片道路上的关键一步。

《科创板日报》记者发现,自2017年成立以来,小米产投共投资了约110家芯片半导体与电子相关企业,其中包含光电芯片、汽车芯片、半导体制造设备等领域。并且6年来发布了多款芯片,主要是澎湃S1、澎湃C1、澎湃P1、澎湃G1。

小米6年造芯之旅 布局超百家半导体相关企业

此前,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小米财报会议上表示,小米自研芯片的投入决心不会动摇,要充分意识到芯片投入的长期性、复杂性,尊重芯片行业的发展规律,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做长期奋斗10年、20年的准备,不能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去跑马拉松。他还表示,芯片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终端产品的竞争力、用户体验。

早在2014年,小米就与联芯合作成立了松果电子。

在2017年,小米就发布了第一款自研手机SoC芯片澎湃S1。随着澎湃S1问世,使得小米成为国内第二家拥有自研芯片的手机厂商,全球第四家掌握芯片研发技术的手机厂商。

在2021年,小米发布了自研ISP芯片澎湃C1。与澎湃S1不同,澎湃C1是一款ISP芯片,它采用自研ISP+自研算法,可以帮助手机进行更精细、更先进的3A处理。

而小米的第三款自研芯片是澎湃P1。澎湃P1是小米首发的自研充电芯片,负责为用户提供高效率、兼容性更好的超大功率快充。

2022年,小米官宣了自研的第四款芯片——澎湃G1,是一款电池管理芯片。小米手机发文宣布,小米12S Ultra将搭载小米澎湃P1和小米澎湃G1两颗自研芯片。

除了自研造芯,近年来,小米产投布局了超百家半导体与电子相关的硬科技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产投成立于2017年,由小米公司、湖北长江基金和武汉光谷基金共同发起,注册资本达120亿元,小米公司占比80%,投资主体主要是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雷军担任小米产投董事长。

自2017年成立以来,小米产投共投资了约110家芯片半导体与电子相关企业,其中包含光电芯片、汽车芯片、半导体制造设备等领域。其中仅2021年,小米产投就战略性投资了47家芯片半导体与电子领域公司,包括纳芯微、黑芝麻智能等。

从布局上看,小米产投更注重早期布局,并和产业链协同,布局领域较广,在相同领域的投资中项目基本上不重叠。

各大手机厂商抢滩自研芯片赛道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作为小米的“老对手”,荣耀手机也在近日注册成立了芯片设计公司。5月31日,上海荣耀智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该公司由荣耀终端有限公司100%控股,注册资金1亿元,注册地址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上海荣耀智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含: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电子产品销售;通信设备销售;信息技术咨询服务;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等。

近年,除了小米,国产手机厂商如vivo、OPPO、荣耀等纷纷入局自研芯片,但造芯这条路非常艰难。其中OPPO就于5月12日正式宣布,终止其芯片公司哲库(ZEKU)的业务。

自2019年以来,OPPO已在自研芯片上投入了大量财力。2019年12月,OPPO创始人兼CEO陈明永曾表示,未来3年,OPPO将投入500亿研发预算,除了持续关注5G、人工智能、AR、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还要构建底层硬件核心技术以及软件工程和系统能力。畅想很美好,然而不到4年时间, OPPO就终止了芯片业务。 5月12日,OPPO表示,面对全球经济、手机市场的不确定性,经过慎重考虑,公司决定终止哲库ZEKU业务,退出芯片自研。

除了小米,VIVO也是自家旗舰手机中应用自研芯片较为成熟的一家企业。从2021年9月发布自研芯片V1开始,vivo最近三年已经连续拿出了V1、V1+和V2三款自研芯片。

相比小米、VIVO、OPPO,荣耀入局自研芯片是最晚的,但其也有着造芯的决心。据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EO赵明此前表示,目前荣耀的研发团队已经达到了8000人,相比刚独立时的4000人已扩大一倍。

看到了OPPO的前车之鉴,小米、vivo和荣耀为何继续坚持造芯?

一位资深半导体投资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芯片是手机的核心元器件,自主研发芯片可以使手机厂商更加专注于设计和开发高质量的产品,更好地控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提升产品的整体竞争力。而且,虽然自研芯片存在技术关卡,但核心芯片的研发能增强供应链的优势,降低采购芯片的成本,厂商生产产品的性价比也更高,可以获得更高利润。

但是,他指出,要想胜出,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和技术的堆叠,且需要大量的时间试错和不断迭代等。“自研芯片之路,对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只是一个开始,这场马拉松比赛或将长达十年甚至几十年。”

查看全文

点赞

科创板日报

作者最近更新

  • 小米入局 AI眼镜爆发临界点已至?|聚焦
    科创板日报
    06-30 12:20
  • 聚焦:脑机连接进行时
    科创板日报
    06-30 13:46
  • 银河通用机器人王鹤:具身智能爆发合成数据须先行
    科创板日报
    06-30 10:51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高层变革、发力5G OPPO还能华丽转身吗?

    2020-06-10

  • 手机厂商围殴 TCL整合电视和手机业务防守

    2020-07-01

  • 为什么手机厂商都去做“智慧屏”了?

    2020-07-09

  • 三星手机也不附赠充电头了?或改变我们的使用习惯

    2020-07-10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科创板日报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