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指导意见来“撑腰”,再生水、海水淡化又见东风!

机械设备之家 20230705

  • 海水淡化
我国淡水资源供需矛盾还是相当突出的,所以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缓解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水利部联合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强非常规水源配置利用的指导意见》,目测这波再生水和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又见东风。

  水利部联合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强非常规水源配置利用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再生水、集蓄雨水、海水及海水淡化水、矿坑(井)水、微咸水等的开发利用。
 

  按照意见,到2025年,全国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超过170亿立方米;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黄河流域中下游力争达到30%,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一方面,需要加强计量统计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并加强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
 

  意见提到了几个要点,如在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规划上,科学统筹是前提,配置管理是重点,用水计划要明确。在如何利用非常规水资源方面,要求严格论证,因地制宜,应用尽用,并通过减免水资源税(费)、企业所得税等路径增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也要将非常规水源配置利用情况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发挥考核和监管的作用。
 

  基本上,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目前面临的情况,意见中都有所涉及。比如关于再生水,一直以来市场接受度都不是很高,高标准再生水的成本是一方面,再生水“诚信档案”的认可度又是另一方面,污水回用目前在景观用水、工业用水方面的渠道和体系相对更成熟一些。
 

  再比如海水淡化,众所周知膜设备的技术含量很高,但维护成本也不低,这导致海水淡化整体成本与目前供水成本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再说,海水淡化是能耗大户,碳排放量据说是污水循环利用的3倍,如何在这方面下功夫也是目前业界发力的另一面。
 

  那就更不用说苦咸水和矿坑(井)水了,如何实现规模化推广还有待商榷。但非常规水资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联合国大学水、环境与健康研究所(UNU-INWEH)、联合国大学材料通量和资源综合管理研究所以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研究显示,非常规水资源能帮助全球面临饮用水、卫生设施、农业和经济发展用水短缺的四分之一的人口。
 

  “能使数十亿人受益”对于非常规水资源来说就有相当大的发展必要性,像智利、摩洛哥和南非的偏远地区很多还在收集雾气,这也是一种非常规水资源,当然可能不适合大范围推广。总之,发展非常规水资源的意义板上钉钉,我国在这方面的行动很快。
 

  2022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就显示,全国其他(非常规)水源供水量为175.8亿m³,占供水总量的2.9%。与2021年相比,其他(非常规)水源供水量增加37.5亿m³。总的来看,用水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用水结构也在不断优化,非常规水资源的发展形势还是不错的。
 

  其实在2022年,水利部就与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印发“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的通知》,并且首次将非常规水源最低利用量作为控制目标分解下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见重视。同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还批准发布了5项污水资源化领域推荐性国家标准,包括3项水回用导则、1项水系统集成优化指南和1项矿井水利用导则,填补了国内污水资源化领域标准空白。
 

  作为一个水资源分布极其不均衡的国家,我国淡水资源供需矛盾还是相当突出的,所以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缓解矛盾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下,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显然也是重要的推动力。指导意见新出,这波再生水和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目测又见东风。
 

查看全文

点赞

机械设备之家

作者最近更新

  • 《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印发 推动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机械设备之家
    2024-01-12
  • 《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印发 助力汽车芯片研发应用
    机械设备之家
    2024-01-11
  • 工信部:到2025年,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
    机械设备之家
    2024-01-12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这一高效率工艺让海水在半小时内就可饮用

    2020-08-11

  • 我国规模最大炼化一体配套海水淡化系统投运

    2020-08-12

  • 澳大利亚开发新技术 能快速将海水变成饮用水

    2020-08-18

  • 国外化学家用二氧化碳将海水转化为淡水

    2020-10-10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机械设备之家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