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能源"立"起来 这样做

不颓废科技青年 20230715

  • 新能源
  • 特高压输电
7月12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提升新能源利用水平 打造新型能源体系》。

  文字内容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今年以来,随着一批能源重大工程有力推进,新能源的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消纳水平持续提升,我国新能源体系建设步伐继续加快。

  眼下,全国多地迎来高温天气,尽管用电负荷持续攀升,但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在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大厅,记者了解到,今夏电源供给中,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占到近三成,成为电力可靠供应的重要保障。

  这背后,离不开我国新能源供给能力的增强和消纳水平的提升。1到5月,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突破8亿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利用率达到96.6%和98%。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顺应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大趋势下,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未来,始终高度重视我国能源发展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亲自指导推动能源革命。他强调,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加新能源供给消纳能力,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跨越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如今,中国版图上,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黄河上游、河西走廊正在形成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依靠丰富的海上风力资源,山东半岛、长三角等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正在打造;而以西南地区水电基地为依托,川滇黔桂、藏东南两大水风光综合基地也正在加紧建设。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大型新能源基地的建设是"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将在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发挥"集团军"和"主力军"作用,这些重大工程的建设,将会持续增强稳定充足的新能源供给能力,推动新能源尽快"立"起来。

  为了让新能源送得出、用得好,今年以来,可再生能源法规政策体系加快健全,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氢能等标准体系研究不断加强,从政策、技术、机制等环节,全方位推进新能源消纳体系的建设。

  不久前,白鹤滩到浙江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面投产,新的能源通道将输电能力提高到了800万千瓦。目前,围绕白鹤滩水电站已经建成两条能源"空中走廊",形成了1600万千瓦输电能力,白鹤滩水电站的清洁能源能够大规模送出。

  今年上半年,我国有三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开工。第一条"沙戈荒"风光电基地外送的特高压输电工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这些工程的开工建设,提升了新能源跨区域输送的能力。截至目前,我国30多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建成投运,已经初步形成"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局面,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超过了3亿千瓦。

  此外,今年我国还加大推进储能建设。锂离子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装机持续增长。目前,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超过870万千瓦。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所可再生中心副主任陶冶:随着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加快建设,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绿色底色基本形成,推动着我国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变,夯实我国能源安全基础保障。

  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全部装机比重达到50.9%,历史性超过化石能源。国家能源局预计,今年全年风电、光伏装机将增加约1.6亿千瓦,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将达到15.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同比降低2%左右,能源供给更加安全、更加绿色、更加高效。

查看全文

点赞

不颓废科技青年

作者最近更新

  • 六维力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上的应用有哪些?重要性如何?
    不颓废科技青年
    21小时前
  • 温度传感器探头:你身边的“温度侦探”
    不颓废科技青年
    4天前
  • 你身边的“眼睛”——光电开关传感器
    不颓废科技青年
    5天前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充电桩加装GPS模块和数据芯片为车主实现智能服务

    2018-12-07

  • 全球首列智轨列车上路运行:采用传感技术智能感知路径

    2018-12-08

  • 交流电之父——尼古拉-特斯拉

    2018-12-23

  • 新国标正式实施,电动车安全性能面临新挑战

    2019-04-30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不颓废科技青年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