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可帮助提高奶牛产奶量
插图:© IoT For All 到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达到98亿。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不仅是一个经济挑战,也是全球迫切的需要。然而,养牛业也无法逃脱这个两难局面,因为气候变化同样影响养牛业,高温会对牛奶产量产生负面影响。为了帮助食品生产者应对未来的挑战,农民必须接受那些可能对农业界来说还很陌生的颠覆性技术。物联网(IoT)、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和基因改造等技术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过去,经验积累出来的直觉是主要的判断依据,但如今,这些判断必须通过技术带来的数据确定性加以补充。现实案例 位于俄罗斯的沃沙日尼科沃农场(Voshazhnikovo Farm)转型为“智能农场”,以提高奶产量。该农场拥有约8,000头牛,其中包括4,500头奶牛。在采用物联网技术之前,该农场每天的牛奶产量为125吨,平均每天每头奶牛产奶28升。Libelium 该农场为兽医提供了关于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气压、牛的健康状况等)的额外信息。他们发现,由于热浪越来越频繁,气温上升影响了奶牛的食欲,导致饲料和食品成本上升。于是,他们决定利用这些信息,更加高效地喂养牲畜。技术合作伙伴在农场内安装了环境传感器,收集奶牛所处的温度、气压、湿度和光照条件的数据。这些信息通过LoRaWAN连接传输到农场的ERP系统,并与外部信息(如风速计、温度、湿度、降水)、RFID标签、饲料采购记录、兽医的Excel报告以及其他外部数据源进行整合。所有这些数据都会被发送到农场的云平台。随后,采用机器学习和商业智能技术,帮助员工和所有者做出更佳的决策。Libelium 该物联网项目的设计目的是通过结合外部和内部因素、统计数据、经济指标、员工信息和实验室数据,来预测牛群繁殖、牛奶产量和动物疾病。这种方法不仅降低了维持奶牛健康、劳动力和繁殖的成本,还帮助农场实现战略目标,如扩大生产、开设新农场单位。结果发现,温度、营养和农场工人的日常绩效之间存在相关性。农场主发现,当农场温度下降时,奶牛需要更多的饲料。系统会向员工发出这些变化的警报,农民也会通过电子邮件或短信收到通知。通过合理喂养,牛奶产量得到了提升。获奖的效率 因此,沃沙日尼科沃智能农场取得了更好的成绩:在180天内,为2,000头奶牛节省了34万欧元的饲料成本。换句话说,在实施物联网系统三个月后,沃沙日尼科沃农场的牛奶产量达到每天每头奶牛33升,比此前的28升提高了18%,这一增长非常显著。Libelium 此外,为了证明其进步,沃沙日尼科沃获得了年度达能论坛(Danone Forum)“效率”类别中的“最佳创新奖”。TweetShareShareEmail 农业 自动化 种植 传感器 --> 农业 自动化 种植 传感器
查看全文
作者最近更新
-
Edge and IoT Predictions For 2024iotforall2023-12-22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