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检机器人发挥功用 北京地铁迈向“智能巡检”时代

玩物志 20230728

  • 巡检机器人
  • 智能检测装置
  • 供电系统运维

  当前北京地铁电力方面的运维方式还是以人工巡检为主,这也是确保地铁安全运行最基础、最关键的方式。近年来,随着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凭借其强大、可靠的技术,能够很好地提高传统运维方式的工作效率,极大地改善员工作业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北京地铁供电专业研发人员坚持创新发展,研制出巡检机器人、刚性接触网智能检测装置、抗电压波动装置等多种新成果,使得供电系统更可靠、更稳定,进一步保障了乘客安全出行。

  精测每一个点位“东东”“丽丽”成为智能巡检员

 

  目前,共有两台供电巡检机器人,一台是在国贸站变电站的轮式机器人,另一台是在10号线六里桥站至莲花桥站区间变电站的板下机器人。由于轮式机器人能够升高高度,最高能达到1.2米,所以取名为“东东”,而板下机器人体型较小,身高不足半米,故取名为“丽丽”。“东东”和“丽丽”是“动力”的谐音,同时也是供电分公司企业文化卡通形象。这两台机器人作业最大的优势就是“精准”,它们通过应用激光二维构图、实时数据库、多轴运动伺服驱动技术,实现自主定位及导航,预设终点位置误差控制在3.5厘米内。

 

  它们系统搭载图像智能识别算法,能实现对变电站内设备的表计读数、信号、开关位置、外观状态识别。同时,它们身上可搭载多种传感器,实现对变电站内设备的红外测温、气体泄漏检测、声音采集分析等功能。系统具有实时图像远传和双向语音传输功能,实现就地或远程视频巡视及作业指导,并且能自动生成表计读数、红外测温、设备巡视等报表,第一时间进行历史趋势大数据后台分析,及时预警异常情况。

  另外,设计人员除了定期查看性能状态,也专门为它们设立了“服务区”。具备自充电功能的“东东”和“丽丽”拥有一个温湿度适宜的充电空间,一次满电能够续航4小时,足够完成一轮巡检作业。

 

  研发智能“蛛丝”为“蜘蛛侠”增加1000多米作业区段

 

  众所周知,6号线采取接触网供电模式,接触网工因在距离地面4米左右高度上作业,经常被称为地铁“蜘蛛侠”。电影中,蜘蛛侠的“蛛丝”技能经常击败坏人,而供电研发团队为地铁“蜘蛛侠”们设计出的刚性接触网智能检测装置,则是击败接触线隐患的一大“利器”。

 

  电动列车每一次通过,受电弓都会对接触线进行一次磨耗,当接触线剩余厚度接近2.5毫米时,就需要对该区段进行换线。智能检测装置上线应用后,改变了接触网工用游标卡尺逐个点测量的历史,一次工作距离最多能达到2000多米,可连续测量40000个点位,且误差缩小到0.3毫米,装置终端还能同步记录数据,绘制磨耗变化趋势,有异常磨耗时达到早期预警效果。供电研发人员把梯车巡视作业与磨耗检查工作自动结合起来,极大提升了检测自动化水平,提高了巡检工作效率。

  这台设备已经是第四代,相比于前几代,它更加小巧,续航时间足以应对夜班三小时的作业时间。接下来,供电研发团队计划进一步缩小设备体积和重量,并且与供电运维平台进行对接,实现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并自动形成生产工单。

 

  接下来,北京地铁将进一步扩大研究应用,更深入地挖掘地铁供电运维数据,把科研成果融合到供电智能运维平台中,聚焦解决运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率先实现接触网运维数字化,同时抓紧实施完成关键设备感知,实现智能运行、智能维护和智能管理,建设好北京地铁智慧动力源。

查看全文

点赞

玩物志

作者最近更新

  • 想实现自动驾驶 , 哪些技术非常关键?
    玩物志
    5天前
  • 又一传感器企业即将登陆北交所!供货吉利、奇瑞、长安汽车
    玩物志
    6天前
  • 自动驾驶黑马再获巨额融资!到2026年将部署5000台无人配送车
    玩物志
    08-23 13:59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新基建风口下三大领域巡检机器人迎来机遇

    2020-05-22

  • 智慧城市添新员 地下来了“小卫士”──探访天津首个智慧综合管廊巡检机器人调试现场

    2022-03-22

  • 七腾机器人IP形象盛装亮相,全新营销服务助力“机器人换人”

    2022-07-28

  • 科技赋能,国产四足机器人成“香饽饽”

    2022-08-12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玩物志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