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产业链协同,打通能源与交通融合“最后一公里”
【深度报道】产业链协同,打通能源与交通融合“最后一公里”
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步向“移动储能单元”演进,车网互动(V2G)正成为推动交通与能源深度融合的核心支点。然而,如何将理论上的双向调节潜力转化为实际应用,仍是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为推动这一转型,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于9月28日在合肥召开“车网互动技术的协同发展与集成挑战”主题论坛,汇聚来自汽车、电力与科技等领域的力量,围绕技术路线、商业模式和标准统一等现实问题展开探讨,寻求让电动汽车真正融入新型电力系统的可行路径。
论坛由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王磊主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中平发表致辞。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网智慧车联、南方电网、天津大学以及多家新能源企业的代表也发表了演讲,围绕技术创新与落地路径展开交流。
论坛现场达成一个明确共识:V2G的规模化应用已不再停留于可行性探讨,而是进入高质量落地的关键阶段。
与此同时,论坛还举行了车网互动专业委员会(筹)的启动仪式。该委员会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技术标准共建、示范场景落地,助力新能源汽车与新型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
试点先行,释放千亿市场潜力
早在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加强车网互动、降低用电成本、提升电网调峰调频能力等目标,并鼓励地方开展V2G试点应用。
如今,随着政策引导和行业协同,V2G正迈向更大规模应用。杨中平指出,至2030年,新能源汽车有望为电力系统提供千万千瓦级的双向调节能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杨中平
李培军则指出,预计到2028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突破1亿辆,形成庞大的储能资源池。刘博文则预测,2030年电动汽车可提供约6000万千瓦的可调负荷。
国网智慧车联技术有限公司
车网互动与绿电交易优秀专家(一级) 李培军
根据刘博文介绍,今年4月,国家四部委公布了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9个城市、30个项目入选,标志着我国V2G发展进入规模化验证阶段。
2025年上半年,试点成果初显。9个试点城市已接入超过41.7万个充电桩和132座换电站,V2G桩建设占比接近50%,放电率完成率达59%以上。同时,新技术如柔性互济、5G+量子信息交换已在多地投入应用。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
充换电业务部主任 刘博文
标准化建设也在同步推进。中电联已成立车网互动标准工作组,正在编制相关评价指标体系,部分试点城市已进入试算阶段。
在具体实践方面,广州已打通用户报装、接电与结算的全流程,实现双向计量表计的无障碍安装,为标准化落地提供参考。
李培军提出三项建议:提升配网接入能力、建立标准化调度管理体系、推广无感有序充电技术,以政策引导、技术标准和市场驱动三维发力,推动电动汽车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资源。
“三网”融合,破解产业瓶颈
当前,V2G仍面临标准不统一、商业模式待探索等障碍。杨志提出“V1G→V2G→聚合V2G”三阶段路径,通过有序充电、微网控制和聚合调度,逐步实现车网深度融合。
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产品BG副总裁 杨志
面对用户习惯、电池寿命等问题,他提出“充电网+微电网+虚拟电厂交易网”三网融合方案,借助虚拟电厂云平台构建负荷预测、现货价格预测等能力,释放V2G的经济潜力。
韩亚宁表示,以虚拟电厂和微电网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正成为电力市场的关键力量。他预测,未来微电网将无处不在,私家车将重塑充电网络,虚拟电厂则将成为提升系统灵活性的核心。
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电力交易部经理 韩亚宁
南方电网已构建“车-桩-云-网”深度融合的系统,用户超1400万,未来将推出智慧大脑与SaaS服务,推动车网互动智能化。
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南方电动公司技术专家 钟志超
许茂盛则聚焦移动补电车技术,通过灵活部署解决电网调节、临时用电等需求。该产品已在国内投放2000余台,静态投资回收期仅2.8年。
安徽易加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许茂盛
技术驱动,构建协同生态
陈思认为,车网互动生态系统由技术、资源、应用、政策和资本五部分组成,其中技术是核心。硬件需涵盖双向充放电模块和BMS系统,同时构建完整的通信协议与安全标准。
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CTO 陈思
王昊指出,当前V2G发展受限于商业模式不成熟,需优先聚焦工商园区等优质场景,以高性价比方案推动落地。他介绍了160kW充放电一体化桩,支持V2G、V2L、V2V等多功能,助力规模化应用。
绿能慧充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总监 王昊
高路平则从设备可靠性与经济性出发,提出“双面灌胶”防护技术,提升设备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
石家庄通合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产品方案部经理 高路平
黄弘扬介绍了智能固态变压器(SST),可将能效提升至98.5%,适用于重卡场景,预计投资回收期一年半。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综能微网业务负责人 黄弘扬
金弟强调,人工智能虽有助于优化充电行为预测,但网络安全仍是关键挑战。他呼吁构建“桩-网-云”协同安全体系,保障基础设施信息安全。
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教授 金弟
陈思补充,目前行业在端到端传输安全方面仍缺乏标准,开迈斯正通过联合搭建实验室、参与标准制定等方式,推动安全机制建设。
在论坛结尾,王磊提出一系列尖锐问题,点明V2G规模化仍需跨越政策、商业模式与法律等多重障碍。
杨中平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政策落地、标准完善与技术创新,助力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体系深度融合。
图片:充电大会
文章:汽车纵横
排版:汽车纵横
原文标题:【深度报道】产业链协同,打通车网融合“最后一公里”
查看全文
作者最近更新
-
-
7.09亿元!这家传感器代理商被300975收购玩物志
09-17 14:03 -
智驾终局:VLA与WA的“强脑”之争玩物志
09-11 15:15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