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招8000半导体人才,打造“贝尔实验室”

感传媒 20230729

  •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
  • 3纳米制程
  • 贝尔实验室

台积电全球研发中心今(28 日)启用,创办人张忠谋将出席见证关键时刻。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曾表示,要将研发中心打造为“中国台湾贝尔实验室”,预计进驻8,000名台积电研发人员,为半导体产业创造更大价值。

贝尔实验室是什么?

贝尔实验室(Bell Labs)最初是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的研发机构,1925 年成立,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联合县(Union County)的Murray Hill。。同时,它也是全球获颁最多诺贝尔奖的机构,产生15 位诺贝尔奖得主,至今共获得近3 万项专利。

贝尔实验室最初目标从事电话交换机、电话电缆等相关研究,改善通讯技术和扩展电话功能,但在悠久的历史中取得许多重大科学和技术突破,其中一个相当关键的突破就是晶体管的出现。

20 世纪人类科技最重要发明之一:晶体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贝尔实验室开始进行一项研究计划,目标是研发出一种体积更小、功能更强大、更快速且可靠的装置来取代真空管。在1940年代,真空管是当时电子设备的主要元件,但因为体积庞大、耗电大又容易烧毁,因此由贝尔实验室的三位科学家—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布拉顿(Walter Brattain, 1902-1987)以及巴丁(John Bardeen)来解决这个问题。

1947 年,贝尔实验室透过用硅板、金属线,一滴水跟一点封蜡,做成了历史上第一个点接触晶体管(Point-contact Transistor),成功取代真空管,做为电话转接器的继电器。

有趣的是,第一个晶体管诞生时,主要领导团队的肖克利并未参与其中,因此另外两人申请专利时没有将肖克利列为发明人,令他相当难过。因此,他开始秘密研发另一种接合晶体管(junction transistor),并写成一本《Electrons and Holes in Semiconductors》,这本书后来成为半导体教科书中的圣经。

虽然当初三人闹得有些不愉快,但最终在1956 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于是三人尽释前嫌,而晶体管也孕育出后来的全球半导体业。

除了晶体管,贝尔实验室还研发出哪些东西?

贝尔实验室可说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实验室之一,工作大致分为三个类别:基础研究、系统工程和应用开发。基础研究方面,主要从事电信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行为科学和程式设计理论;系统工程主要研究构成电信网路的高度复杂系统;开发部门是贝尔实验室最大的部门,负责设计构成贝尔系统电信网路的装置和软体。

其中,激光、光纤、太阳能电池、MOSFET、感光耦合元件、SoC 型DSP、Unix 作业系统,以及C语言、C++ 和S 语言等,也都由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发。可以说,人类迈向文明的每一步都与贝尔实验室息息相关。

台积电将打造台版贝尔实验室

贝尔实验室成为创新和技术领域的重要先驱,吸引许多顶尖科学家、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加入。

台积电在新竹宝山兴建的全球研发中心,可容纳8,000 名研发人员,钻研最先进半导体制程及各项前瞻技术的基础研究,做为全球布局的强大后盾,并进行台积电未来20、30 年的研发大计。

台积电2022 年研发经费高达54.7亿美元,今年研发支出将增加20%,占公司总营收8%。目前台积电在全球超过5.7 万件专利,去年跃居全美第二大专利申请人,在台湾地区也蝉联多年第一。

台积电副法务长陈碧莉表示, 高研发支出是台积能提供每一代新技术的致胜关键,包括7纳米、5纳米到最新的3纳米,台积电用专利与营业秘密双轨保护创新成果,根据研发蓝图超前布局研发专利,建构半导体领域庞大专利版图。


查看全文

点赞

感传媒

作者最近更新

  • 【洞察】自供电无源传感器可实现长时间或无限续航 应用前景广阔
    感传媒
    02-14 15:53
  • 凭借超低功耗图像传感器系列,安森美荣获AspenCore全球电子成就奖
    感传媒
    2024-11-11
  • 堡盟O200微型光电传感器助力医疗智能化创新
    感传媒
    2024-08-25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英飞凌高价收购赛普拉斯后将成全球第八大芯片公司

    2019-06-04

  • 霍尔效应曲轴位置传感器应用原理

    2019-07-09

  • 苹果高管访问三星商讨iPhone芯片潜在短缺问题

    2019-07-19

  • 华为海思正为PC开发更多芯片 至少采用7纳米工艺

    2019-08-11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感传媒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