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平安一夏天

机械设备之家 20230805

  • 人工智能
  • 无人机
  • 智慧安防
近期,多地气温居高不下,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江苏南京六合区发生了一起溺水事件,四名中学生不幸溺亡,令人痛心。

  【智慧城市网 时事聚焦】近期,多地气温居高不下,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江苏南京六合区发生了一起溺水事件,四名中学生不幸溺亡,令人痛心。近期,多地气温居高不下,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江苏南京六合区发生了一起溺水事件,四名中学生不幸溺亡,令人痛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95%以上,防溺水广受关注。
 

  为防范遏制溺水事件发生,各地多措并举

 

  在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景区上清镇沙湾村泸溪河畔,旁边立杆上的“AI智能摄像头+应急广播”发出了自动语音预警,该系统通过人工智能AI、大数据技术、云技术等手段,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的智能化预警体系,具备进入危险水域安全提醒、智能识别提示、研判等功能。
 

  为进一步强化防溺水的各项措施,鹰潭市余江公安突出科技赋能,积极开展“安心行动”工程建设,充分收集各类社会资源加强物防建设,利用移动、电信等社会地网资源为补充,作为雪亮工程的辅助,清除城区巷道、乡村小路等雪亮工程监控未覆盖区域,密化网格巡防,实现批量快速识别身份、远程喊话劝离、信息推送预警,将AI人脸识别与精准语音警报、信息推送与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网格化与全流程闭环管理相结合,扎实筑牢夏季防溺水安全网。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岷山乡的607个山塘水库等水域,配备警示牌、救生杆、救生绳、救生圈等救援设施,部分重点水域配备“四合一”救援柜。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在辖区重点山塘水库推进安装“智能云警眼”系统,实时监测重点水域,播放溺水预警广播,全面提升预防溺水工作水平。
 

  为保障市民生命安全,有效预防溺水事故发生,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多措并举,努力撑起防溺水安全“保护伞”。余杭区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在重点水域采用无人机巡航的方式开展空中巡检巡查工作。充分发挥无人机跨空域、全方位的优势,对全区范围内的河道、溪流、重点水域开展巡查,实现重点水域、重点地段重点时段有人巡、有人管,织牢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公安局城市空警的无人机沿蓉江河巡航时,发现6名未成年人既没有成年人监护,也没有做任何安全防护在河道里游泳、嬉戏。民警立即利用无人机进行持续喊话劝离。赣州市会昌县地处山区,河道、山塘、水库水域众多,为保证安全,当地安装了一批太阳能“云视频”摄像头和“云喇叭”,一旦发现有人进入危险水域,安全巡查人员第一时间用“云喇叭”喊话提醒劝离,并通知线下网格员到现场劝离。
 

  在四川省简阳市石桥街道沱江岸边,防溺水巡查员在智慧平台的指引下赶到点位对戏水儿童及时劝离,进行宣传防溺水知识。简阳市智慧蓉城运行管理平台植入了监控特定儿童防溺水功能,并依托智慧蓉城运行管理平台,绘制“儿童防溺水地图”,对危险区域进行实时监控,精准识别儿童溺水危险行为,实现实施监控和管理,利用科技手段预防儿童溺水。
 

  此外还有,安徽亳州市各县共建590个防溺水预警“神器”,以AI智能巡检、自动告警、语音播报等功能,对危险水域进行24小时视频监测各地充分发挥数据资源在安全监管中的积极作用,以智能设备一体化预警系统,实现重点水域“人防”与“技防”结合,全力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智能防溺水增进水域安全管理效率,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防溺水教育宣传、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多措并举打好防溺水“主动仗”。

查看全文

点赞

机械设备之家

作者最近更新

  • 《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印发 推动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机械设备之家
    2024-01-12
  • 《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印发 助力汽车芯片研发应用
    机械设备之家
    2024-01-11
  • 工信部:到2025年,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
    机械设备之家
    2024-01-12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传感器应该推进人工智能实现整体进化

    2018-12-07

  • 华为首款AI音箱:可通过HiLink开放协议控制19个家电品类

    2020-02-21

  • 本田将在CES展出自动驾驶作业车和机器人新品

    2018-12-14

  • 日本新研究:人工智能或能提前一周预测台风

    2019-01-08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机械设备之家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