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科技助力残疾人选手圆了行走梦

中国机器人网 20220304

  • 人工智能
  • 生物医疗
  • 外骨骼机器人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3月3日讯(记者梁丹)3月2日下午,天坛公园祈年殿,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炬接力火种汇集暨火炬传递起跑仪式正在举行,在火种台上的9位代表中,持着双拐、腰腿部带有支撑装置的邵海朋格外引人注目。

因高空坠落导致截瘫,邵海朋双下肢失去行走功能,曾一度只能借助轮椅出行。帮助邵海朋实现行走的穿戴装备,正是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AI外骨骼机器人,这也是新一代大艾机器人在全球的首次亮相。

“我们研发的这两款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突破了智能生物感知与仿生步行、人机融合多模式混合控制等关键环节,辅助选手实现了直立行走传递火炬的梦想。”北航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外骨骼实验室主任、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帅梅介绍道,这两款外骨骼机器人被名为“大艾机器人”,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大科技计划的成果转化项目,也是科技部“科技冬奥”项目成果。

其实,早在2018年,邵海朋就曾穿戴北航团队研发的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用时9天,行走42.22公里,创造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当时,在接受采访时,邵海朋激动地说“这给了我们残疾人重新站起来的希望。我感觉站起来的瞬间,看世界的角度都不一样了。”

3月4日,来自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的“90后”女孩杨淑亭,在经过5个月适配训练后,将通过大艾机器人以直立行走的方式完成火炬传递。

在冬残奥火炬传递发布会上,北京冬奥组委副秘书长、北京冬奥组委火炬传递专项团队主任徐志军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人们传递“科技改变生活、让不可能变为可能”的理念,激励更多残疾人勇敢面对生活,不抛弃、不放弃独立自主生活的愿望,这也与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的理念相契合。

邵海朋(中)在仪式上。 学校供图。

查看全文

点赞

中国机器人网

作者最近更新

  • 石墨烯传感器助力“意念控制”机器人
    中国机器人网
    2024-07-15
  • 江南大学团队让微型机器人实现精确路径跟踪控制
    中国机器人网
    2022-10-20
  • 视比特机器人CEO邓文平博士:3D视觉行业拐点已至
    中国机器人网
    2022-10-20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浅谈我国医疗智慧物联网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

    2018-12-03

  • 传感器应该推进人工智能实现整体进化

    2018-12-07

  • 美国首批附带传感器的数字化药片上市

    2018-12-08

  • 传感器概述:认识传感器的第一步

    2019-06-10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中国机器人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