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模或超240亿元!特种机器人来了,上天、入水、下火海样样行

玩物志 20230822

  • 消防机器人
  •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
  • 应急救援

   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正在北京召开。可以代替人类上天、入水、下火海的特种机器人,会怎样协助工作和生活?

 

  总台央视记者吴佳灵: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上,适用于应急场景的特种机器人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这台消防排涝机器人适用于城市的洪涝和排水场景,可以处理深水区域的排水工作。它的排水量很大,每秒钟可以达到200升,相当于3个小时左右就可以把一个标准游泳池里的水全部排空。

  记者在大会现场了解到,机器人还可以代替人类进入矿山巡检、深入火灾现场灭火等,在应急救援、公共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应用场景的细分,特种机器人的品类也越来越齐全。

 

  参展商王志江:这次我们带来了一款全地形四履带式消防灭火机器人,通过性能更加强大。另外,它的喷射流量可达到80升到120升每秒,喷射距离近百米,能适应特别复杂的灭火救援作业环境。

 

  敏捷的四足机器人,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探索未知和危险的环境。这个四足机器人体格不大,负重能力却很强,最大可以达到100公斤。此外,它还能轻松攀爬楼梯、穿越各种复杂的地形,同时识别环境风险,完成数据采集的工作。像这样的四足机器人,可以运用在电力巡检、消防救援等场景中。

 

  记者了解到,除了在水里游的和地上走的机器人,未来在天上飞的机器人也有望在特定的领域发挥作用。这款人造仿生鸟重量只有42克,它的翅膀以鸟类的羽翼为原型,充分利用空气动力学的优势,可以实现高效飞行。

 

  参展商崔鹏:未来会应用在智能工厂中,比如信息的传递。例如仿生蝴蝶几只同时飞,不会有信号干扰以及肢体碰撞,在物料移载、物料追溯都会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

 

  软硬件齐升级特种机器人更“能干”

 

  随着软件算法和硬件设备等方面的进步升级,特种机器人把之前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在北京的一处实验室里,一台骨科手术机器人正在利用超声骨刀,对一个3D打印出的人体腰椎模型进行椎板切除的模拟操作。整个手术过程的路径规划和切削操作,现在都可以由机器人自主完成。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李危石:它综合了力、速度、距离等一系列参数,做出一个更加精准的计算算法。通过AI学习做了很多改进,最后它就可以实现“切透即停”。精度小于一毫米,大概是0.3到0.5毫米。

 

  就在一个月前,李教授的团队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脊柱椎板机器人自主识切手术的临床试验研究,帮助一位老年男性进行了腰椎减压手术。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普及,未来这一机器人有望降低此类手术对主刀医生手感和经验的依赖。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李危石:即使经验非常丰富的医生,每一天的状态和每一个手术过程中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有可能是不稳定的。机器人可以去差异化,保障整个手术过程的精准。

 

  软件算法让机器人变得更聪明,而硬件的突破让特种机器人有了“铠甲”。正在参加演习的一款消防机器人,能够在没有外部辅助降温的情况下,在1000℃高温环境中持续工作30分钟以上。而它所依赖的,正是材料和结构的升级。

 

  北京某消防机器人企业技术副总经理陈进:设计了一个全金属的耐高温履带底盘以及上面通信、灭火作业等各个耐高温的模块结构,它能真正实现机器代人,让人不再去冒险。

 

  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年均增长率达到30.7%。到2024年,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7.6亿元)。

查看全文

点赞

玩物志

作者最近更新

  • 想实现自动驾驶 , 哪些技术非常关键?
    玩物志
    4天前
  • 又一传感器企业即将登陆北交所!供货吉利、奇瑞、长安汽车
    玩物志
    6天前
  • 自动驾驶黑马再获巨额融资!到2026年将部署5000台无人配送车
    玩物志
    08-23 13:59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2018年中国机器人产业链上中下游发展分析报告

    2018-12-10

  • 带气体传感器的消防机器人扑救巴黎圣母院火灾

    2019-04-19

  • 微型压力传感器用于国外机械触摸识别技术研究中

    2019-05-30

  • 我国消防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发展现状

    2019-06-05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玩物志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