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赛来了:八家大模型获批上线

通信产业网 20230903

  • 人工智能
  • 生成式AI
  • 大模型备案

【通信产业网讯】(记者 胡媛)如火如荼的“百模大战” 迎来关键一步,多个中国AI大模型将正式向全社会开放,国内大模型进入公开赛。

8月31日,备受行业瞩目的首批大模型产品获批名单终于出炉,既有巨头企业,也有创业公司与科研院校。其中,包括百度(文心一言)、抖音(云雀大模型)、智谱AI(GLM大模型)、中科院(紫东太初大模型)、百川智能(百川大模型)5家北京企业机构,以及商汤(日日新大模型)、MiniMax(ABAB大模型)、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书生通用大模型)3家上海企业机构。这只是开始,由于公布时间不一,未来还会有更多大模型公司披露备案情况。

4月1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向公众提供服务前,应当按照《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向国家网信部门申报安全评估,并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履行算法备案和变更、注销备案手续。同时,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采取措施防止生成虚假信息。

由国家七部委联合公布的,我国首个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的规范性政策《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也于8月15日正式施行。据悉,首批通过备案的企业,预计将在一周内陆续由各地方相关管理部门下发通知,随后便可正式上线面向公众提供服务。截至目前,手机应用商店可以下载的是文心一言和智谱清言,商汤SenseChat和百川智能均仅限网页端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关于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信息的公告,公开发布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信息。根据公告附件的清单,共有110个深度合成服务算法被纳入清单,涵盖美团、快手、淘宝、大麦、酷狗音乐、百度文心一格等多个热门应用。

专家表示,大模型在法律层面完成备案,意味着我国大模型将彻底走出试验区,接受市场公众的反馈和检验,这同时意味着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将进入商业化新阶段。

赛迪顾问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中国累计已经有130个大模型问世,仅2023年1—7月,就有共计64个大模型发布。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大模型赛道变得越来越拥挤,对大模型赛道的投资也在不断加码。

对于国产AI大模型面向公众开放使用,业内人士指出,国内下半年AI应用有望迎来政策与需求共振,呈现“百花齐放”局面。总之,大模型的商业化战役打响了。

查看全文

点赞

通信产业网

作者最近更新

  • OpenAI“宫斗”背后:人工智能产业如何平衡发展与风险
    通信产业网
    2023-12-17
  • 汽车数字大脑自主可控产业化主题论坛举行
    通信产业网
    2023-12-15
  • 汇聚产业生态,共话内生安全:TECH TALK 2023 5G-A安全论坛成功召开
    通信产业网
    2023-12-18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传感器应该推进人工智能实现整体进化

    2018-12-07

  • 华为首款AI音箱:可通过HiLink开放协议控制19个家电品类

    2020-02-21

  • 本田将在CES展出自动驾驶作业车和机器人新品

    2018-12-14

  • 日本新研究:人工智能或能提前一周预测台风

    2019-01-08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通信产业网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