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蔚来联手蜂巢能源成立电池合资公司

十分芯理 20230915

  • 新能源
  • 大圆柱电池
如若合作消息属实,这一车企与动力电池企业全新的合作模式或将给行业带来更多思考,蔚来和蜂巢能源将各有所得,大圆柱电池的量产和商业化应用也将被加速推进。

  据36氪消息,从多位产业链人士处获悉,蔚来正筹备与蜂巢能源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共同开发大圆柱电池。
 

  据悉,初步计划为,蔚来和蜂巢能源会在马鞍山一起投资试制线,两公司一部分研发人员也将合并,但双方的制造和采购都保持独立。
 

  一位接近产业链的人士表示,合资公司主要就是做中试和开发,后续的量产节点可能在2025年。
 

  如若合作消息属实,这一车企与动力电池企业全新的合作模式或将给行业带来更多思考,蔚来和蜂巢能源将各有所得,大圆柱电池的量产和商业化应用也将被加速推进。
 

  自造电池量产计划推迟后的选择
 

  实际上,在自造电池方面,蔚来早已下定决心并展开布局。
 

  2021年,携手卫蓝新能源和宁德时代分别研发出360Wh/kg的半固态电池、75 kWh三元铁锂电池。其中,与卫蓝新能源合作的半固态电池于今年6月正式交付,但搭载于旗下车型移一再被蔚来推迟。
 

  而这只是蔚来自制电池的前奏。
 

  自2022年5月以来,蔚来开始释放出关于电池研发团队和技术路线的详细信息,并相继在上海嘉定区投资2.18亿元新建锂电池研发项目,在安徽设立全资控股的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自此,蔚来自制电池计划正式全面打响。
 

  至于电池技术路线,虽然蔚来方面没有明确表示,但有多家媒体报道是磷酸锰铁锂电池和4680电池,其中4680是用于自研的800V高压平台。
 

  但此后,蔚来自制电池计划开始降速。
 

  直到今年2月,蔚来在合肥“2023蔚来电池合作伙伴论坛”上宣布启动“蔚来电池科技合肥产业基地一期”建设,规划产能40GWh,建设大圆柱电池。
 

  这也意味着蔚来自制电池进入实质性阶段。不过据36氪曾报道,受经营情况、研发节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蔚来今年暂缓了合肥电池工厂的设备采购,但项目仍在进行之中,只是会“按照新的量产时间推进”。
 

  现在看来,选择与蜂巢组建合资公司,整合大圆柱电池研发,是蔚来探索的新的自造电池计划落地路径。
 

  据悉,蔚来自研的大圆柱电池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大圆柱电池A样(即原型样件)还在打造中,与蜂巢合作后,会把A样导入到蜂巢和蔚来合建的中试线,进行后续的质量验证和开发。”
 

  蜂巢能源正冲击IPO
 

  蔚来选择与蜂巢能源合作,与蜂巢能源的规模化积累密切相关。
 

  公开资料显示,蜂巢能源前身为蜂巢有限,由长城汽车于2018年2月12日出资设立,为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2018年10月后开始独立运营。
 

  蜂巢能源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芯、模组、电池包及储能电池系统,并可根据客户需求为其提供动力电池及储能产品整体解决方案。
 

  2022年11月18日,蜂巢能源递交招股说明书,并获得上交所受理。目前处于已问询状态。
 

  招股说明书显示,此次科创板IPO,蜂巢能源计划发行不超过25%的股份,拟募资150亿元。以此计算,蜂巢能源对应估值为600亿元。
 

  在动力电池这一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蜂巢能源拥有雄厚的动力电池技术积累。2020年-2022年,蜂巢能源动力电池专利公开量分别为586项、878项及1049项,分别位列中国动力电池专利公开量创新主体排行榜单第一、第一及第二,其中2022年度仅次于宁德时代。
 

  客户积累方面,蜂巢能源与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零跑汽车、东风汽车、岚图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光束汽车、赛力斯汽车、合众新能源汽车、牛创新能源汽车、PSA(Stellantis 集团)等多内外整车企业达成合作,技术产品经受了市场检验。
 

  今年1-8月,蜂巢能源在国内电池装机量达3.42GWh,排名第八。
 

  产能规模方面,蜂巢能源预计2023年度累计产能为31GWh、2024年度累计产能为77GWh,2025年度累计产能为105GWh。
 

  不过,蜂巢能源的核心产品是“短刀电池”,已经开始搭载使用并在加快产能建设。在大圆柱电池技术方面,最新的动态是,蜂巢能源今年上海车展上展出了一套“46950电池”,据称能量密度高达300Wh/kg,可支持4C快充。
 

  就此而言,蔚来与蜂巢合作的大圆柱电池会如何呈现,令人期待。

查看全文

点赞

十分芯理

作者最近更新

  • 你可能没听说过,但它在你身边无处不在——磁电式传感器
    十分芯理
    4天前
  • 揭秘旋变传感器:你可能每天都在“接触”的高科技
    十分芯理
    4天前
  • 六维力传感器:隐藏在机器人手心中的“智慧之眼”
    十分芯理
    5天前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充电桩加装GPS模块和数据芯片为车主实现智能服务

    2018-12-07

  • 全球首列智轨列车上路运行:采用传感技术智能感知路径

    2018-12-08

  • 交流电之父——尼古拉-特斯拉

    2018-12-23

  • 新国标正式实施,电动车安全性能面临新挑战

    2019-04-30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十分芯理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