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0亿巨无霸来了!ARM首日大涨25%,孙正义松了一口气?

猎芯党 20230916

  • 人工智能
  • IPO
  • 芯片架构

 本文作者:赵颖 何浩

本文来源: 华尔街见闻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FrbbVyf1Y6PGyPOE_YYJg


    今年全球最大IPO终于正式登场!

  美东时间9月14日,ARM美国IPO首日,开盘上涨10%,报56.10美元,盘中一度涨幅达到约30%。

  

  截至收盘,ARM股价上涨24.69%,报63.59美元,以此计算,市值为652.48亿美元(约4745亿元),若包括限制性股票单位在内,Arm完全摊薄后的估值接近680亿美元。

  ARM成功上市和首日大涨,给今年如一潭死水的IPO市场激起浪花,对其持有者软银和孙正义来说,也是一场急需的胜利。

  孙正义表示,人工智能将能够帮助解决世界上一些最大的问题,并有可能超越人类的智力。自己是人工智能的“坚定信徒”,并补充说Arm是人工智能革命的“核心”受益者。

  IPO后,软银仍持有Arm约90%的股份。首日的大涨,令软银所持的ARM股票价值增加了约120亿美元。

  虽然这能够给软银提供更多的资金,也帮孙正义挽回了一些近期因为投资失败而丢失的颜面,但他可能并不能因此而松上一口气。

  因为,ARM虽手握架构霸权,但却赚不了大钱,同时“AI成色”不足,650亿美元的市值对这家英国芯片公司来说存在巨大的溢价。

  01

手握架构霸权,却赚不了大钱

  1)行业空间有限

  作为芯片业绕不过的大山,ARM让全世界99%的智能手机都用上了自己设计的芯片架构,但这也意味着这一领域的业绩扩展空间相当有限。

  特别是考虑到全球经济放缓期间,人们对手机的需求疲软,这已反映到ARM的收入中,显示出停滞不前。

  2021财年-2023财年,ARM年收入分别为20.27亿美元、27.03亿美元和26.79亿美元。

  2)利润并不丰厚

  ARM营收来源主要分为许可费和版税,其中40%为许可费,版税收入约占营收的60%。

  不过由于基于ARM架构产品大部分是MCU(微控制器),价格非常较为便宜;另一方面,ARM是从芯片价格中抽成,而非针对终端产品收费,因此带来的收入却并不高。

  在2023财年,ARM出货量超过300亿颗,平均每颗芯片收取0.1美元左右。在2022年,基于ARM技术的芯片总价值达989亿美元,占了近一半市场份额。但ARM的版税收入只有16.8亿美元 ,占芯片价值的1.7%。

  费用方面,作为一家芯片设计企业,ARM研发成本并不低,平均占到收入的40%左右。

  这就导致了ARM赚不了大钱,2021-2023财年Arm净利润分别是3.88亿美元、5.49亿美元、5.24亿美元。

  过去3年累计赚了14亿美元,与客户们的利润完全没法比,高通去年净利润130亿美元,英伟达去年赚了40多亿美元。

  而且,招股书显示,近两年净利润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2022年3月实施的裁员和重组计划。

  3)产业链话语权不足

  根本上而言,Arm赚不了大钱,可能是因为产业链话语权不足。

  有分析指出,整个产业链中,最赚钱的还是控制软件生态的芯片公司,它们直接决定了某款芯片在市场上有多大竞争力。

  根据华尔街分析Robert Castellano的报告,英伟达炒到4万美元的GPU芯片H100 ,台积电赚1000 美元,提供内存芯片的SK海力士赚2000美元,剩下超 90%的收入几乎全归英伟达。

  此外,ARM一直都处在中立的位置,架构标准对各大企业开放授权,导致其地位并不稳固。反观其竞争对手英特尔,不但设计IP,还拥有自己芯片工厂,并通过与Windows形成Wintel联盟来垄断生态,从而掌握产业链话语权。

  02

“AI成色”不足

  Arm上市正值人工智能热潮,对AI的狂热情绪推动英伟达股价大幅上涨。为了拔高Arm估值,孙正义狂蹭AI热度。

  1)AI成色不足

  但从招股书来看,ARM的AI成色不足。

  ARM在其招股书中提到,随着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的快速发展,ARM在这些领域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与多家领先企业合作处理AI工作。

  然而,ARM专注于CPU的架构基础,而不是创建大模型所需的GPU以及AI专用芯片的架构。

  在风险提示处,ARM坦言,新兴技术,比如AI和ML,可能采用不适用于通用CPU(例如ARM的处理器)的算法。因此,在基于ARM架构的芯片中,其处理器可能变得不那么重要。

  2)关键缺陷:运算能力不够强大

  其实,ARM在AI领域的劣势也很明显,那就是运算能力不够强大。

  AI服务器领域主要由x86架构,以及英伟达Turing、Volta、Ampere等GPU架构所主导,ARM架构也在服务器领域逐渐崭露头角,特别是在轻量级和低功耗服务器方面,但是所占份额很小。

  AI对性能的要求非常高,X86架构可以采用性能极高的CPU,配合大容量内存和高精度显卡,可以不断提供运算速度。而ARM走的RISC路线决定了其性能缺陷,如果无法在性能上进一步提升,那么Arm架构的缺点会越来越明显。

  因此,ARM似乎处在AI热潮的边缘,想吃到这份红利很难。

  03

竞争越来越卷

  例如,开源免费的RISC-V架构正虎视眈眈,不断尝试切入ARM的既有客户之中。

  RISC-V架构凭借开源、精简、模块化的优势,成为芯片架构领域的“新秀”。RISC-V的开源性质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尤其对于小公司和初创企业而言,可以更容易获得芯片设计授权,从而降低成本。

  ARM也在招股书中提到,我们的许多客户也是RISC-V架构及相关技术的主要支持者。如果与RISC-V相关的技术不断发展,市场对RISC-V的支持增加,我们的客户可能会选择使用这种免费的开源架构,而不是我们的产品。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ARM近四分之一的收入来自中国市场,并严重依赖ARM中国。但ARM对ARM中国没有任何直接管理权,在ARM中国董事会中也没有控制席位。

  于是,ARM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就必须不断的投入,研发出新的架构。ARM也坦言,研发是其业务的核心,也是其未来成功的关键。

  然而,这谈何容易,进一步的创新将越来越难以实现,成本也越来越高。开发新产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一般需要五年或五年以上的开发时间,而且不能保证产生预期的成果。

  可见,摆在ARM面前的并不是一条坦途。

查看全文

点赞

猎芯党

作者最近更新

  • 热敏传感器:你生活中看不见的温度“管家”
    猎芯党
    4天前
  • 从手机到汽车:惯性传感器如何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
    猎芯党
    4天前
  • 生活里的隐形助手:红外传感器与薄膜压力传感器的奇妙世界
    猎芯党
    4天前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传感器应该推进人工智能实现整体进化

    2018-12-07

  • 华为首款AI音箱:可通过HiLink开放协议控制19个家电品类

    2020-02-21

  • 本田将在CES展出自动驾驶作业车和机器人新品

    2018-12-14

  • 日本新研究:人工智能或能提前一周预测台风

    2019-01-08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猎芯党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