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物联网连接性活动中的重要议题是什么?

iotforall 20230920

  • 5g通信
  • eSIM技术
图解:© IoT For All → 九月总是展会和会议的繁忙月份,2023年也不例外。本月,Transforma Insights 的分析师们将出席多个专注于物联网(IoT),尤其是物联网连接性的大型活动,其中包括科隆的 Digital X、阿姆斯特丹的 The Things Conference、拉斯维加斯的 Mobile World Congress,以及回到阿姆斯特丹参加 IoT Tech Expo Europe。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我们的分析师将主持、主持讨论并发表演讲。在本文中,我们提前预测了这些活动上围绕物联网连接性讨论的主要热点议题。**整合与并购** 过去几个月中,物联网连接领域出现了一波收购热潮。自从埃里克森(Ericsson)将其物联网资产出售给 Aeris Communications 的震撼性新闻传出后,我们看到 KORE 收购了 Twilio 的物联网资产,Wireless Logic 继续其收购狂潮,买下了 Blue Wireless 和 Webbing,emnify 收购了巴西的 Cinco Telecom,而瑞萨电子(Renesas)则收购了 Sequans。还有其他一些收购案正在酝酿中。此外,还有一些大型交易即将出炉,包括沃达丰(Vodafone)物联网部门的最终拆分。流言还将继续,或许还会有两三个正式的宣布。但更重要的是,这些供应商格局的剧变告诉了我们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一方面,这反映了行业经济的变化。我们多次谈到过价格利润率的下降(例如两年前我们对“1美元物联网”的评论)。价格利润率下降一段时间后,必然刺激行业整合,以追求更大的规模经济。这不仅适用于虚拟运营商(MVNOs),也包括移动运营商(MNOs)。有趣的是,15年前物联网连接市场主要由一些专业公司主导,这些公司本质上就是虚拟运营商。后来,作为通才的移动运营商发现了机会并进入了市场。而现在,我们正在回归一个专业公司主导的时代,某些情况下,移动运营商甚至开始从连接业务上逐步撤退。一些运营商正将其物联网业务剥离出来,以专业方式运营,例如德国电信成立了新的法律实体 DT IoT,而 Telefonica 则建立了 MVNO,专注于物联网。我们关于 MVNO 和 MNO 在物联网中的战略问题,以及更深入的分析,都可以在我们的一系列报告中找到,包括年度《通信服务提供商物联网同行基准报告 2023》。**eSIM 与 iSIM** 2023年5月,GSMA 发布了 eSIM 的远程 SIM 配置(RSP)最新标准 SGP.32 的“物联网”版本。之前的版本存在一些限制,例如,SGP.22 “消费者”版本仅适用于设备具备复杂用户界面并由人操作的情况,而 SGP.02 M2M 在支持受限网络(如 NB-IoT)方面表现不佳,缺乏灵活性和客户控制能力。SGP.32 承诺了更强的功能,并有望成为主流技术。但 eSIM,特别是 SGP.32 版本的物联网应用,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虽然技术上是升级和简化,但如何管理多个运营商关系以及平台整合的商业层面仍有待明确。此外,我们也注意到一些移动运营商担忧,SGP.32 会削弱他们对客户连接的控制力。虽然虚拟运营商会热情拥抱这项技术,但移动运营商可能会持犹豫态度,至少直到终端客户有强烈需求时才会改变立场。集成 SIM(iSIM)也具有很大潜力。与传统独立模块不同,iSIM 将 SIM 应用作为一个功能嵌入到共享的系统芯片(SoC)中,通常为蜂窝芯片组,并通过专用硬件安全保护。它于2020年标准化,对硬件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为芯片组厂商带来了额外的复杂性。即使到今天,并非所有芯片组厂商都广泛支持 iSIM。在未来10年内,我们预计 iSIM 将成为主流形式,因为它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减少了组件体积,并降低了成本和功耗。问题是这项技术的普及有多快。**连接管理平台(CMP)** 过去,连接管理平台(CMP)市场非常稳定。市场上有两个大厂商(思科和爱立信),还有几个替代方案,以及一些移动运营商自行开发平台。但如上所述的价格下降,推动了新的动态。运营商们以前每月要为连接支付高达50美分,现在面对远低于该水平的收入,早已不屑于这种收费模式。爱立信的平台未能盈利,最终亏损每年1亿美元,被迫将其出售。与此同时,思科正通过提高其 Control Center 产品的价格,以实现盈利(似乎已成功做到)。因此,来自供应端的颠覆和基础经济的转变,意味着多个 MNO 将寻找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平台。像 floLIVE、Mavoco、1oT 和 Eseye 等公司正准备抓住这一机会。我们期待9月份是否有任何宣布,预计将有相关动态。我们过去几个月已经详细评论了 CMP 市场格局的变化。请查看我们最近发布的免费《立场文件》,以及我们新闻稿中链接的订阅者专属《关键主题洞察报告》:“Transforma Insights 新研究报告揭示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的重大转型”。**设备成为新的战场** 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连接性会议与设备专业知识的融合。不仅物联网模块制造商(如 Quectel 和 Telit)推出了更复杂的连接解决方案,而且许多连接提供商也发现,确保硬件与连接性完美配合具有巨大价值,包括 BICS、Eseye 和 KORE(它在硬件执行方面有非常有趣的产品)。为什么?有几个原因。首先,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你不能随便把连接加到任何设备上并假设它能正常工作。你需要将两者优化结合。不仅如此,随着 SIM 向 eSIM 的演进,最终到 iSIM,连接性将越来越紧密地整合到硬件中。这将成为即将举行的连接性会议上的讨论主题。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我们期待听到更多连接性提供商找到将连接性与其相关设备更加一致地整合的方法。**卫星作为蜂窝的冗余** 最近在连接性会议中,关于卫星连接性的讨论越来越多,特别是使用 3GPP Release 17 非地面网络(NTN)5G 连接的低轨(LEO)卫星。我们对 LEO 有一些担忧。太多公司进入市场,如果竞争激烈,经济将面临巨大挑战。我们预计该领域将发生洗牌。此外,包装和传达其产品方面也存在问题。关键在于,卫星连接应被视为蜂窝网络的辅助,即使地面网络不可用时也能提供可靠的连接。对仅需要卫星连接的应用市场并不大。但将蜂窝连接与卫星冗余结合销售则有巨大机会。我们预计,这是本轮讨论的重点。我们在2月份巴塞罗那 Mobile World Congress 上看到的德国电信与 Skylo 的合作就是一个深思熟虑的方案。我们预计还会看到更多类似案例。**5G** 在拉斯维加斯的 Mobile World Congress 上,我们将尤其期待围绕5G展开的讨论,涵盖其方方面面。Matt Hatton 将在该活动的5G IoT峰会上发表他的“物联网国家现状”演讲。很明显,5G 新空口(NR)私有网络正在成为焦点。在广域物联网领域,有一些亮点,尤其是联网汽车,但绝大多数连接仍然是低带宽,几乎没有对超高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的需求。5G 中推动发展的其实是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MTC)部分。LTE-M 正在强劲增长,承担了许多2G网络退役后的空缺。NB-IoT 在中国以外的地区有所限制。而 RedCap 的首个版本不太可能在物联网市场上掀起太大波澜。我们当然会讨论每种技术的采用情况,以及 Cat 1 bis 等替代方案。同时,漫游问题依然是一个热点和挑战。**LoRaWAN/Sigfox 聚合** 在低功耗广域网(LPWA)世界中,LoRaWAN 和 Sigfox 的融合正成为趋势。我们预计将看到各种形式的解决方案,采用多种 LPWA 承载方式。这些解决方案可能从 Sigfox 延伸至蜂窝生态系统(其中一些子集已逐渐接受潮流),也可能介于 Sigfox 与 LoRa 之间,后者将在阿姆斯特丹的 The Things Conference 上大举登场。我们也将关注基于 LoRa 的解决方案是否能在广域连接中取得进展。迄今为止,LoRa 生态系统主要集中在校园级或智慧城市规模的网络覆盖,甚至只是智能建筑解决方案的覆盖上。但随着 Everynet 等公司开始支持全国范围的 LoRaWAN 部署,许多新的物联网应用将有潜力被 LoRa 技术支持。而这些物联网应用往往具有批量部署的特性。时代在改变。推文分享分享邮件 5G蜂窝连接eSIMiSIM → 5G蜂窝连接eSIMiSIM

查看全文

点赞

iotforall

作者最近更新

  • 如何实现Sigfox与LoRaWAN的设备融合
    iotforall
    2023-12-22
  • 2024年边缘计算与物联网预测
    iotforall
    2023-12-22
  • 物联网设备安全挑战:呼吁消费者提高警惕
    iotforall
    2023-12-20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蜂窝物联网大规模采用,我们能否预测一个拐点?

    2020-11-10

  • 捷德助力德国TUK大学成功完成私有5G独立网络下的eSIM自动下载

    2022-04-18

  • 代号“翻转蛋糕”!安卓14首曝:更加流畅稳定

    2022-04-24

  • 安卓14首曝:更加流畅稳定

    2022-04-24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iotforall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