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下一城!中国天楹拟建400MWh重力储能项目

科技黑马 20231005

  • 新能源
  • 抽水蓄能

“所谓重力储能,就是在电网负荷低谷时通过电力将重物运至高处,使电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在电网负荷高峰期,再使其通过重力下落,将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储能方式。

”

所谓重力储能,就是在电网负荷低谷时通过电力将重物运至高处,使电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在电网负荷高峰期,再使其通过重力下落,将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储能方式。

抽水蓄能是一个最典型的重力储能例子,但抽水蓄能存在地形等因素限制。基于抽水蓄能基本原理,相关学者提出了将介质换成其他固体重物的新型储能方式。

中国天楹再下一城

近年来,多个新型重力储能项目开始建设,我国的先行者为中国天楹。

今年1月,中国天楹表示,控股子公司Atlas已获全球重力储能龙头公司Energy Vault(简称EV)授权,在中国区独家使用许可技术建造和运营重力储能系统设施,并在江苏建设全球首个百兆级重力储能项目。

日前,中国天楹在重力领域再下一城。中国天楹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阿特拉斯与贵州省毕节市人民政府、三峡建工、新加坡能源国际能源投资公司、中建七局新能公司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在重力储能领域,相关公司拟在毕节市投资400MWh的重力储能项目,并建设相应的相关厂房配套。

在新能源(光伏、风电)领域,相关公司依据重力储能装机容量,按照每5亿元投资匹配1GWh的新能源指标,装机规模上限不超过2GWh。

在抽水蓄能领域,相关公司在毕节市内选定容量约为1.5GWh的抽水蓄能项目进行具体合作。

项目一期规模为200MWh重力储能项目及相关厂房配套,1GWh新能源项目及1.5GWh抽水蓄能项目。

今年以来,中国天楹在重力储能领域动作不断。今年4月,中国天楹与中国投资协会、三峡建工、中建七局新能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聚焦新能源领域。

今年5月,中国天楹与国网江苏综能就重力储能技术研究和项目开发达成战略合作;

今年6月,中国天楹与中电建水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投资不少于2GW的重力储能电站;

手笔最大的在今年9月初,中国天楹发布公告,计划打造通辽风光储氢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其中风电6GW、光伏发电4GW,重力储能2GWH,绿氢5万吨/年,绿氨30万吨/年,总投资600亿元;同时还计划打造零碳产业装备制造中心,重点打造重力储能、绿氢、绿氨、生物质北方零碳装备制造业中心,总投资100亿元。

中国天楹作为一家环保公司,大举进军储能领域的原因是什么呢?

中国天楹的创始人认为,储能属于环保的延伸,将本会浪费的可再生能源储存起来。同时重力储能可以利用废弃材料来设计系统,避免将这些材料进行填埋,这是其他储能所达不到的。

重力储能迎来风口?

重力储能分类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重力储能的发电技术主要可以分为活塞式重力储能、悬挂式重力储能、混凝土砌块储能塔及山地重力储能。

活塞式重力储能由美国Gravity Power公司提出,在抽水蓄能的基础上,利用竖井内的重物活塞储存能量,在电力富余时,通过抽水加压,使重物活塞上升,发电时,重物活塞下落,将势能传递给水流,完成发电。缺点是容量有限,只适用于小型的储能。

悬挂式重力储能技术由Gravitricity公司首次应用,主要利用废弃钻井平台和矿井,主要储能物质为钻机,通过钻机的反复吊起和放下实现电能的储存与释放。缺点同样是储能总量有限。

混凝土砌块储能塔由EV公司提出,电力富余时,使用起重机将混凝土砌块往高处叠放,实现储能,发电时,混凝土砌块依次落下,将势能转化为电能。20年已在瑞士完成第一个商业示范项目。

山地重力储能由IIASA研究所提出,主要是在山势陡峭的区域,通过砂石来完成蓄能。在电力富余时,将砂石拉至山顶存放,发电时,将砂石运回地面,完成发电。缺点是综合效益不是不理想。

重力储能优势

与电化学储能相比,重力储能属于纯物理储能,安全性高,能适应各种工作温度,对环境友好,寿命长且能够使用的材料范围广。而电化学储能会出现自燃乃至爆炸的危险,同时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将对其造成影响,同时回收成本高,寿命短暂。

与抽水蓄能相比,重力储能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建造灵活,对选址和天气无要求,可直接建设在光伏风电周围,以完成对抽水蓄能的互补,同时重力储能建造周期短,储能效率一般也高于抽水蓄能。

值得注意的是,以目前最成熟的混凝土砌块储能塔来说,首先重力储能容量有限,不能达到抽水蓄能的GW级别;其次由于是混凝土砌块堆叠而成,依次落下,会导致每块混凝土所携带的能量不同,导致发电不稳定;最后是运维成本高,需常检查塔本身,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从当前现状来看,重力储能的应用还处于发展阶段,这个从目前国内相关的上市公司仅有中国天楹一家可以看出。不过有投行对重力储能相当看好,据预测,到2025年,重力储能的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

在编者看来,重力储能虽具有发展潜力,可以在小型储能领域分一杯羹,但当前技术不够成熟,想要成为主流,未来还需有大的技术进步或新的技术理念提出。

查看全文

点赞

科技黑马

作者最近更新

  • 选对车速传感器,才能让车“听懂”速度的语言
    科技黑马
    09-25 15:05
  • 温湿度传感器那些事儿——选对它,才能让生活更懂你
    科技黑马
    09-24 21:57
  • 手机里的秘密:你每天都在用的手机有哪些传感器
    科技黑马
    09-19 18:3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充电桩加装GPS模块和数据芯片为车主实现智能服务

    2018-12-07

  • 全球首列智轨列车上路运行:采用传感技术智能感知路径

    2018-12-08

  • 交流电之父——尼古拉-特斯拉

    2018-12-23

  • 新国标正式实施,电动车安全性能面临新挑战

    2019-04-30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科技黑马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