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个项目!上海市科委公示2023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医学创新研究专项拟立项项目
近日,上海市科委官方网站公示了2023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医学创新研究专项拟立项项目,本次发布的拟立项项目共计143项,涉及多组学技术、细胞转录组学技术、代谢组学技术、影像组学技术等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研究中的应用。项目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36家医院承担,详情如下:

关于上海市2023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医学创新研究专项拟立项项目公示的通知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现将上海市2023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医学创新研究专项拟立项项目清单予以公示。
公示链接:http://svc.stcsm.sh.gov.cn/public/guide
公示期为2023年10月23日至2023年10月27日。
对公示内容持有异议的,请于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我委反映。按照《关于科研不端行为投诉举报的调查处理办法(试行)》第五条之规定,个人提出异议的,请在异议材料上注明姓名和联系电话;单位提出异议的,请在异议材料上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联系人和联系电话。我委对异议者的信息予以保密。为保证异议处理客观、公正、公平,保护被公示者的合法权益,我委对匿名且无明确证据和可查线索的异议,不予受理。
材料寄送至:市科委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处(上海市人民大道200号,邮编200003)。
投诉举报电话:63584446(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处)
业务咨询电话:8008205114(座机)、4008205114(手机)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3年10月23日
| 上海市2023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医学创新研究专项拟立项项目清单 |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承担单位 | 负责人 |
| 1 | 多组学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儿童炎症性肠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 黄瑛 |
| 2 | 滋阴泻火方联合皮内针治疗阴虚火旺型特发性性早熟女童的随机对照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 孙艳艳 |
| 3 | 基于尿源性细胞转录组学构建遗传性肾脏病分子诊断方法的应用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 汤小山 |
| 4 | 基于肿瘤分子分型评价HIF1α抑制剂治疗缺氧亚型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 李春波 |
| 5 | 基于CXCL13联合三级淋巴结构预测卵巢癌化疗联合PD-1抗体新辅助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 陆佳琦 |
| 6 | 更年春加味方(补肾疏肝活血方)联合西药人工周期治疗慢性应激致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临床疗效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 饶艳秋 |
| 7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于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治疗效果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 王韵 |
| 8 | 基于C5aR1和PD-L1表达驱动的卵巢癌 PD-1抗体联合抗血管药物探索性临床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 张国栋 |
| 9 | SGLT2抑制剂改善伴有高血压及糖代谢异常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包丽雯 |
| 10 | 基于精准分层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靶向治疗新策略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陈彤 |
| 11 | 基于星形胶质细胞多模态影像组学构建可视化的AD早期类淋巴功能损伤预测模型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孔艳艳 |
| 12 | 基于多模态感觉反馈的脑机接口技术改善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临床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陆蓉蓉 |
| 13 | 血流重建治疗慢性脑灌注不足所致早期认知障碍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毛颖 |
| 14 | 基于外周血液体活检技术动态监测胶质瘤分子特征变化及复发进展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史之峰 |
| 15 | 术后谵妄的智能化控制技术与精准麻醉策略的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王英伟 |
| 16 | 基于LNA-ARMS-PCR及人工智能实现脑胶质瘤术中整合诊断的临床转化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吴帅 |
| 17 | 基于AI技术的脑卒中运动功能评估与康复指导系统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吴毅 |
| 18 | 白癜风病期标志物的建立与应用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张立 |
| 19 | 耳硬化诊疗策略优化及疑难人工镫骨植入临床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陈兵 |
| 20 | 基于人工智能的角膜塑形优化延缓儿童近视眼轴增长及光学机制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陈志 |
| 21 | 复发性鼻咽癌治疗新方案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余洪猛 |
| 22 |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功能再造新方案的临床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张天宇 |
| 23 | 垂直直肌后部巩膜固定术分级精准量化的临床应用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赵晨 |
| 24 | 基于大数据的高度近视白内障II代精准测算模型优化及验证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竺向佳 |
| 25 | 基于可解释模型的胰岛素决策系统在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陈颖 |
| 26 | 比较基于临床-分子表型的精准方案与传统方案治疗活动性大动脉炎疗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孔秀芳 |
| 27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免疫评估体系构建及精准免疫调节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宋振举 |
| 28 | 基于邻位延伸血清蛋白组学技术预测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转化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唐兆庆 |
| 29 | 新型改良的模拟限制饮食策略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 氧化应激的影响—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翁梅琳 |
| 30 | 肝癌微血管侵犯可视化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杨春 |
| 31 | 冷冻消融逆转肝细胞癌免疫治疗抵抗的临床探索及其相关转化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李烨 |
| 32 | 一项基于弗莱明成组序贯试验设计的多参数核磁共振和PSMA PET/CT联合评估高度怀疑前列腺癌患者直接施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免穿刺活检确诊)的前瞻性、分阶段入组临床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林国文 |
| 33 | 注射用FDA018抗体偶联剂联合卡度尼利单抗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复发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单臂II期临床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秦文星 |
| 34 | 基于MRI-病理-多组学对腔面型乳腺癌异质性可视化的临床研究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尤超 |
| 35 | 基于数字病理与深度学习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及预后评估模型开发与前瞻性验证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赵珅 |
| 36 | 基于机器学习的脑小血管病影像诊断及纵向随访评估系统的构建 | 华东医院 | 高丰 |
| 37 | 基于临床多模态数据的深度学习构建交通性脑积水AI诊断模型 | 华东医院 | 林光武 |
| 38 | 基于人工智能的麻醉前气道评估多中心临床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夏明 |
| 39 | 颞下颌关节及其周围结构肿瘤的标准化诊疗新策略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杨驰 |
| 40 | 两种一期口腔黏膜替代尿道成形术(Kulkarni术式和Asopa术式)在长段前尿道狭窄治疗中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临床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郑大超 |
| 41 | 智能化医患共决策系统用于房颤患者抗凝管理的前瞻性、多中心、整群随机对照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顾智淳 |
| 42 | 人工智能实时辅助内镜结直肠小息肉病理性质诊断系统的建立与验证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李晓波 |
| 43 | 基于MR复合弛豫成像高通量特征提取整合及应用的AI模型在前列腺癌诊断价值中的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刘桂勤 |
| 44 | 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对无精子症患者夫妇的助孕结局评价:一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路瑶 |
| 45 | 铜代谢相关标志物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中的临床特征和早期预警作用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田磊 |
| 46 | 基于心脏磁共振SSFP序列心外膜脂肪影像组学特征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临床队列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吴连明 |
| 47 | 基于多组学分子分型的肾癌肝转移治疗新策略的临床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翟炜 |
| 48 | 常见实体肿瘤精准质子治疗临床实践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陈佳艺 |
| 49 | 利用深度覆盖代谢组学新技术建立2型糖尿病早期预测新方法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陆洁莉 |
| 50 | CD8效应记忆T细胞在激素抵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潘增凯 |
| 51 | 早期高危淋巴结阴性(pN0)乳腺癌术后区域淋巴结精准化放疗新策略:一项开放标签、随机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祁伟祥 |
| 52 | 经颅微电流刺激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失眠症状及急性加重防控的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孙娴雯 |
| 53 | NO吸入在基于EIT指导分层的中重度ARDS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谭若铭 |
| 54 | 基于产前多模态磁共振定性定量诊断胎儿侧脑室扩大相关神经系统异常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 董素贞 |
| 55 | 儿童肺动脉高压标准化诊疗体系建设及干预策略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 傅立军 |
| 56 | 基于PIK3CA突变液体活检预测雷帕霉素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 顾松 |
| 57 | 基于左心梗阻类先天性心脏病肠道菌群谱诊断早期心衰及干预策略的临床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 何晓敏 |
| 58 | 西罗莫司联合缬沙坦治疗儿童肺静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 施国丞 |
| 59 | 法洛四联症右室流出道肥厚肌肉精准旋切新手术术式的临床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 殷猛 |
| 60 | 经体外无创立体定向放射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治疗高血压的I/II期探索性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蔡星星 |
| 61 | 新型耐胰酶光固化水凝胶防治胰腺手术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龚伟 |
| 62 | 基于分子标记物的母乳性黄疸精准分型与分级干预策略: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临床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季星 |
| 63 | 基于压后皮层神经环路利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低龄孤独症儿童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李斐 |
| 64 | 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辅助持续性房颤环肺静脉隔离联合左房后壁隔离的随机对照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李毅刚 |
| 65 | 内界膜剥除再复位手术新技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田恬 |
| 66 | 外括约肌裸化术的建立与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 | 汪庆明 |
| 67 | 基于AuNPs-DNA荧光逻辑门技术建立乙肝患者合并HDV感染快速高敏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研究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陈小华 |
| 68 | 基于精确诊断的清创-重建-对合(DRD)三阶梯疗法治疗四肢骨感染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韩培 |
| 69 | 氨甲环酸预防肘髋部骨折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TREAT-HOPE/HOPP研究):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2×2析因临床试验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孙子洋 |
| 70 | 低强度经颅超声延缓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进展的临床探索性研究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张晓洁 |
| 71 | 叶氏石淋方联合饮用富氢水对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 | 刘文瑞 |
| 72 | 40Hz声光刺激诱导伽马振荡增强脑网络连接改善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 | 王枫 |
| 73 | 精准化肠道菌群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探索性研究 |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 龚骊 |
| 74 | 血清蛋白质组联合肠道菌群对初始不可切除的大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的临床价值评估 |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 李俊 |
| 75 | 免疫分型指导多囊卵巢综合征精准治疗:一项多中心 、 前瞻性临床研究 |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 张曼娜 |
| 76 | 超多重全景分子病理诊断新技术的临床研究 |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 朱小立 |
| 77 | 超重/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促排卵治疗前限制能量饮食和二甲双胍干预的活产率比较: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 陈淼鑫 |
| 78 | 基于代谢组学与影像组学构建妊娠全周期子痫前期预测模型及胎儿-胎盘情况评估模型的研究 |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 花晓琳 |
| 79 | 引入血流和遗传风险分数的多模态数据联合眼部AI技术预测开角型青光眼预后的临床研究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陈雪莉 |
| 80 | 颈椎前路后纵韧带骨化物整块切除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临床疗效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孔庆捷 |
| 81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周积液早期穿刺引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倪建波 |
| 82 | 在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患者中评价LX109基因治疗的一项探索性临床研究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孙隽然 |
| 83 | 基于第4代认知AI技术胆汁酸代谢组学分析在脓毒症早期识别中的预测作用的临床研究 |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 廖丽君 |
| 84 | 基于MRD分层指导胆道恶性肿瘤术后精准辅助治疗策略探索 |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 王敬晗 |
| 85 | 基于机器学习的主观认知下降患者脑注意网络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研究及转归预测应用 |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 席芊 |
| 86 | 18F-PSMA-1007 PET/MRI图像引导下的高危前列腺癌精确放射治疗的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 |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 向作林 |
| 87 | 基于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人工智能模型指导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精准治疗 |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 游洁芸 |
| 88 | 建立基于雄激素相关基因的尿道下裂精准诊疗体系 | 上海市儿童医院 | 陈方 |
| 89 | 基因拷贝数变异及多重基因拷贝数检测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诊疗中的意义分析与应用研究 | 上海市儿童医院 | 洪海筏 |
| 90 | 基于蛋白质和代谢组学挖掘儿童脓毒症内皮损伤早期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开发应用研究 | 上海市儿童医院 | 缪惠洁 |
| 91 | 评价伊立替康联合辛伐他汀对照伊立替康单药在一线化疗耐药后的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的一项随机对照、II期临床研究 | 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职业病防治院) | 何雅億 |
| 92 | 个性化新抗原多肽疫苗联合PD-1/CTLA-4双抗克服晚期NSCLC免疫治疗耐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II期临床研究 | 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职业病防治院) | 蒋涛 |
| 93 | 多重微滴数字PCR对结核异质性耐药定量检测的临床价值研究 | 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职业病防治院) | 王丽 |
| 94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耐药后接受冷冻消融联合PD-1/CTLA-4新型双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II期临床研究 | 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职业病防治院) | 吴凤英 |
| 95 | SBRT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及含铂双药化疗新辅助治疗可手术或潜在可手术IIA-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II期临床研究 | 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职业病防治院) | 许亚萍 |
| 96 | 骨碎补总黄酮缓解RA炎症和骨破坏临床与机制研究 |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光华医院) | 解骏 |
| 97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工作记忆缺陷基于额-顶环路多靶点经颅磁刺激干预技术研发 |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 | 崔慧茹 |
| 98 | 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障碍的深部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及其脑电生理机制研究 |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 | 洪祥飞 |
| 99 | 深部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首发与临床高危患者自知力的靶向干预研究 |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 | 徐丽华 |
| 100 | 多光源-跨模态检测技术在龋病早期诊断及风险评估中的研究及应用 | 上海市口腔医院(上海市口腔健康中心) | 韦晓玲 |
| 101 | 血浆代谢指纹作为结直肠诊断和预后新工具的一项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 | 上海市同济医院 | 李新星 |
| 102 | 结直肠癌根治标本血外泌体的过氧化氧化还原蛋白1(PRDX1)与术后肝转移发生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 上海市同济医院 | 杨木清 |
| 103 | 基于多模态数据建立糖尿病肾病疾病进展诊断模型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 上海市同济医院 | 余晨 |
| 104 | 类器官药敏预测晚期胃癌一线免疫联合化疗临床疗效的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研究 | 上海市同仁医院 | 张剑军 |
| 105 | 机器人辅助与胸腔镜辅助食管切除术治疗新辅助治疗后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 上海市胸科医院 | 李斌 |
| 106 | 基于CT生境分析模型评估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与预后的临床研究 | 上海市胸科医院 | 聂蔚 |
| 107 | 手术联合微波消融对比完全手术切除治疗早期同时性多原发肺癌的临床疗效研究 | 上海市胸科医院 | 周超 |
| 108 | 个性化元可塑性rTMS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技术优化及临床验证 | 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 | 白钟飞 |
| 109 | 探究超声引导单肢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及镇痛技术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真实世界研究: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 | 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 | 余斌 |
| 110 | 健脾滋肾泻火方联合TPO-RA治疗一线治疗失败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 上海市中医医院 | 鲍计章 |
| 111 | 弥散张量成像对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疾病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临床研究 | 上海市中医医院 | 陈龑 |
| 112 | 低热量-药膳组合膳食模式实现2型糖尿病缓解的有效性评价和个体差异探索 | 上海市中医医院 | 陶枫 |
| 113 | 基于磁共振深度学习的慢性肾病(CKD)监测、分期诊断和风险预测的系统性研究 | 上海市中医医院 | 杨烁慧 |
| 114 | 阳和定喘膏治疗老年晚发型哮喘(LOA)临床循证评价研究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 崔洁 |
| 115 | Nano-LAMP-微流控芯片技术检测一组肠道细菌辅助诊断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研究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 刘维薇 |
| 116 | 风湿肺痹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与规范化方案制定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 王拥军 |
| 117 | 黄芩汤联合阿贝西利治疗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增效减毒效应”的临床循证评价研究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 吴春宇 |
| 118 | 基于“运脾柔肝”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脾虚肝旺型)的临床规范化方案研究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 肖臻 |
| 119 | 基于“资肾调肝”法治疗肾虚证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 徐莲薇 |
| 120 | 补肾活血方改善肾虚血瘀型强直性脊柱炎肌腱附着点炎症的临床评价研究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 杨晔颖 |
| 121 | APOEε4携带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证候特征及针刺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 詹逸珺 |
| 122 | “陈氏糖肾方”改善糖尿病肾病G3期肾功能的前瞻性、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 张先闻 |
| 123 | 巴芪柔肝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 高月求 |
| 124 | 补肾解毒通络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 何奕坤 |
| 125 | 青少年脊柱侧弯中医“筋骨评估”综合诊疗模式建立与临床应用研究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 孔令军 |
| 126 | 从功能重塑探究针刺干预耳聋有效性的中枢机制研究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 沈卫东 |
| 127 | 一项新型麻醉镇痛技术-超声引导下胸肌筋膜平面阻滞用于乳腺良性病变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 王剑 |
| 128 | 基于“心肾同治”理论指导的中医药干预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双盲、安慰剂、多中心临床研究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 王肖龙 |
| 129 | “坐位调膝法”仿生推拿装置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 龚利 |
| 130 | 穴位埋线结合阳和通络饮治疗超重和肥胖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研究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 季亚婕 |
| 131 | “益气活血”中药组方改善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相关血脂异常的临床研究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 江科 |
| 132 | 夏氏皮肤科养血润燥法预防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缓解期复发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 李福伦 |
| 133 | 电针防治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及炎症因子标志物的探究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 李璟 |
| 134 | 基于单分子实时监测技术的HPV E5启动ERBB3宫颈癌致癌机制和无标记检测方法研究 | 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 杨晓月 |
| 135 | 基于子宫憩室MRI的AI智能手术决策模型的应用研究 | 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 张健 |
| 136 | 病理性骨折规范化综合诊疗方案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肖建如 |
| 137 | 脊柱机器人辅助创伤限制性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许炜 |
| 138 | 基于AI多模态临床参数的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精准诊疗模型构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尹又 |
| 139 | 基于云平台的人工智能识别结直肠广基锯齿状病变的精准病理模型的构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张晶 |
| 140 | 基于精确模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预测模型建立与评估验证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韩霖 |
| 141 | 递增强度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PD1单抗和贝伐珠单抗对局部晚期肝细胞癌转化治疗的探索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李勇 |
| 142 | 基于类器官药敏指导的胰腺癌个体化治疗新方案的临床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金钢 |
| 143 | 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李强 |
查看全文
作者最近更新
-
-
-
色标传感器:小身材也有大作用,选对了事半功倍共读科技
09-25 01:51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