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机器人施展硬核“手艺” 点亮汽车智能制造

芯片观察 20231118

  • 工业机器人
  • 智能制造
  • AI视觉识别
90秒可以干什么?在宝鸡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每90秒就可以下线一台新车。日前,“数字陕西 ‘县’在出发”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访团走进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近距离“触摸...

90秒可以干什么?在宝鸡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每90秒就可以下线一台新车。

日前,“数字陕西 ‘县’在出发”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访团走进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近距离“触摸”工业4.0时代,感受中国制造的智能化和科技化。

智能工厂内机器人“造车”忙

为精益生产助力赋能

机器人造汽车,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实际上机器人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特别是近几年来,在产业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工业机器人越来越被装备制造业高度重视,并将逐步走进公众的视野。

机械臂“大展身手”协同操作,AGV小车“灵活”礼让行人、排队等候。走进宝鸡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焊装车间,采访团看到了具有“未来感”的一幕。车间内,各种机器人能精准地完成各自工作,整个流程十分高效顺畅。

“我们焊装二车间有300台库卡机器人和97台海康AGV小车。焊接、搬运、涂胶工艺实现了全部自动化。”吉利汽车相关负责人说,在宝鸡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吉利智能工厂进行了革新升级,建成“科技智造、工艺引领”全周期AI智慧管控的4.0工厂。

据了解,焊装车间主要承担白车身总成及分总成的焊接任务,整个车间分为上下两层,车身所有总成及分总成均由上层错综复杂的转挂系统精准完成转运,全车间所有生产物料配送均在下层由97个海康AGV小车自动上线,输送线路科学规划,高效的物流配送方式大大提升了焊装车间的生产效率,实现全自动智能化生产。

同时,所有机器人都安装了美国伯塞视觉抓件系统,利用AI智能相机拍取工作区产品特点,通过AI图像智能识别和逆运动学技术计算,引导机器人自动抓件并计算机器人各关节位置误差值,高精度控制末端执行机构,调整机器人的位姿进行作业,实现高效精准抓件传输,助力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提升。

在总装车间记者看到,车间大部分工位选用伺服拧紧力矩扳手,同时,装配过程中所有关键点均采用精度等级高、过程稳定的电动拧紧轴。电动拧紧轴自动运行设定,其拧紧结果可显示于控制器屏幕中,并且所有拧紧轴的拧紧数据自动上传并储存至IT房服务器中,数据可连续储存10年,方便扭矩追溯,保证产品质量。

“目前咱们车间生产节拍90秒,即每个工位90秒准确无误地完成装配作业,也就是每90秒下线一台车,具备双班年产20万台整车的生产能力。”吉利汽车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吉利汽车出口到南美、中东等地,获得当地民众的首肯和青睐,为企业成长带来更多机会。

吉利汽车智能制造

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

今年年初,陕西省委、省政府大力开展“三个年”活动,并就相关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在“三个年”战略的引领下,拥有多重产业优势的陕西,不断将企业、产业链和园区等充分整合,形成陕西产业“硬实力”,成为激活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引擎”。

宝鸡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以及陕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今年以来,宝鸡市锚定“加快建设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区”奋斗目标,坚持把项目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其中吉利新车型及发动机项目,作为宝鸡重点扶持项目,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对进一步壮大宝鸡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吉利汽车宝鸡智能工厂从2016年投产至今,该工厂年产值累计突破876亿元,辐射带动创造了近千亿的产业效应。2023年,宝鸡吉利整车和发动机项目分别完成了技术改造,技改项目完工后,吉利汽车宝鸡工厂升级了高度自动化装备工艺、严苛的技术质量标准、先进的AI智能检测手段和全流程竞争力质量管理体系。

今年2月23日,吉利全新中高端新能源品牌——银河L7发布到10月15日,第5万台吉利银河L7下线,见证了宝鸡吉利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标志着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又增添了新力量。

查看全文

点赞

芯片观察

作者最近更新

  • 这家触觉传感器企业获比亚迪超亿元投资!
    芯片观察
    04-29 18:27
  • [产品介绍]讯巴赫 微型激光传感器
    芯片观察
    03-17 08:30
  • 超声波传感器为特殊目标物的稳定检测
    芯片观察
    01-18 17:14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深圳机器人产业2017年产值超千亿元

    2018-12-05

  • 企业智能化后道工厂的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运用

    2018-12-08

  • 3D传感器可提高工业机器人的工作效率与安全性

    2019-04-21

  • 触觉传感器或成为国产机器人发展掣肘

    2019-04-25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芯片观察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