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上岗”种田

玩物志 20231126

  • 无人驾驶农机
  • 智能农业

  田谁来种?地谁来耕?在位于三亚市崖州区的南京农业大学南繁智慧农场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里,答案是智能机器人来做。

  11月23日,基地的一块耕地内,只见技术人员按下启动键,伴随着突突的声音,无人驾驶的耕地机迅速规律地进行旋耕作业,作业精度达到厘米级。在基地的另一个水田地块内,满载水稻秧苗的插秧机“整装待发”,技术人员按下启动键,插秧机不断前行,一行行秧苗被齐整地插入田中。

  “传统插秧机需要两人操作,一人驾驶,一人摆秧,而智能无人驾驶插秧机根据定点信息设置的行驶路线,一个人在场外操控就可完成全部工作,每小时至少完成7亩插秧,又快又精准。”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张小虎透露,海南水稻种植密度高,一年三季水稻种植需要大量的人力,智慧化农业智能农机作业节省人力,增加全天候作业能力。

  农民种田有帮手,管理田地也有好帮手。

  基地地块旁的二维码,记者一扫码就能立刻获取田地“信息档案册”,肥力、墒情、虫情等信息一目了然。“智慧稻作云平台的数字农田技术实现田地‘一地一策’和‘一地一价’的智慧管理,实时展示数字农田物联网监测、长势诊断、处方生成以及产量预测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朱艳说。

  在基地一块绿油油的稻田里,稻情巡检机器人正来回移动,小小“身躯”搭载了多光谱、深度相机、激光雷达、可见光等多个传感器,结合边云协同管控系统,实现多尺度、多角度的农田信息自主获取和实时分析。它犹如田间哨兵,全天候全气象条件下智能巡检,精确感知田块环境与作物长势,为农业全过程标准化种肥水药处方指导提供支撑。

  而在另一块稻田上空,一架智能农业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运行线路,开展农药喷洒作业。“基于精准的‘农业处方’,无人机根据地面起伏自动调节高度,药液、肥料雾化等级高,喷洒精准均匀,一小时至少可施肥撒药200多亩。”张小虎说。

  如今,轻松又高效的农业生产,背后是智慧稻作技术的有力支撑。“智慧稻作技术将北斗导航、现代农学、信息技术、农业工程等应用于水稻生产管理全过程,以数字稻田技术、稻情遥感监测技术、种肥水药智能决策技术、耕种管收精确作业技术和智慧稻作管理平台等为核心,以农田信息的数字化管理、长势指标的立体化监测、栽培处方的定量化设计、农田管理的精确化作业为目标,建立以‘实时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确投入、智慧服务’为技术内涵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方式,实现了水稻生产作业从粗犷到精确、从有人到无人方式的转变。”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说。

查看全文

点赞

玩物志

作者最近更新

  • 2024年中国MEMS十强企业揭晓,行业格局持续演变
    玩物志
    1天前
  • 【深度报道】产业链协同,打通能源与交通融合“最后一公里”
    玩物志
    5天前
  • 7.09亿元!这家传感器代理商被300975收购
    玩物志
    09-17 14:03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智能滴灌机器人采用红外传感器进行避障

    2018-12-20

  • 传感器技术进步将促进智能农机和智慧农业的发展

    2019-07-04

  • 虚拟围栏和牛:新技术如何实现有效、可持续的土地共享

    2019-09-26

  • 智能叶片打磨机器人用激光传感器实现避障

    2019-11-01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玩物志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